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冠状动脉畸形但却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是冠状动脉的终端异常。其特征性表现为冠状动脉未经过毛细血管网而与心腔(coronary-cameral
fistula)或大血管(体循环或肺循环)任一阶段(cor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之间直接相交通,其病理生理改变是相同的,可以统称为冠状动静脉瘘(cor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 CAVF),简称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
CAF通常是先天性的,亦有获得性的。先天性CAF因胎儿心血管系统发育过程中,心肌窦状间隙未退化而持续存在所致,亦有人认为是冠状动脉远端分支的血管网发育异常。后天性CAF主要是因冠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手术创伤等引起。血管造影显示先天性CAF发病率为0.3-0.8%,
约占儿童冠状动脉畸形的50%,本病无明显的种族性差异或性别差异。CAF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症状出现的几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
20岁以后其症状及冠脉瘘引起的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分别为55%和35%;但在20岁以前则分别为9%和11%。
外科手术治疗曾被认为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主要有心肌缺血或梗死(3%)以及CAF复发(4%),存在巨大动脉瘤或右冠状动脉向左室分流等可增加手术风险。1983年Reidy
等首先报道了经导管冠状动脉瘘封堵术(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coronary fistulae,
TCC),封堵后减少了左向右分流,从而使心肌灌注恢复正常,它是闭塞CAF的非手术方法,一直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文献报道成功率很高。本文着重论述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
一 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
冠状动脉瘘可发生于三支冠脉主支中的任何一支,并可累及左主干。大部分病变出现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