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 |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选择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各12例。其中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8.4±11.0)岁;细胞移植组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4.0±11.1)岁。入选标准:①年龄≤70岁;②根据1995年WHO/ISFC关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定义,心脏超声示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d)在5.5~7.5cm,左室射血分数(LVEF)<45%;③排除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活动性感染、造血系统恶性疾患;②有肿瘤病史或其他可能影响短期存活的致死性疾病;③患者知情不同意。
2. 方法:本研究方案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各12例,均接受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包括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等。在细胞移植组患者中抽取右髂后上棘骨髓40ml, 按照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在体外进行分离和纯化骨髓间质干细胞[3-4]。将分离的单核骨髓细胞按2×106/ml接种于含10%患者自身血清的DMEM-LG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细胞传至第三代后,以CD34-PE、CD45-Pcy5、CD29-FITC、CD117-FITC、CD166-PE单克隆抗体(购自Beckman Coulter公司)做流式细胞学鉴定。回输前进行常规培养液细菌培养,细胞计数,台盼蓝染色,反复生理盐水漂洗和220μm过滤去除细胞团块。细胞移植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放入6FJL4或6FJR4指引导管,送钢丝至各分支动脉,然后沿钢丝送入over-wire球囊至动脉远端,经球囊将含肝素的细胞悬液各1/3注射到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内。患者在手术后48h内动态心电监护。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在术前和术后48h、3个月和6个月分别以ELISA法检测血清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购于Bender公司试剂盒)、以免疫散射比值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试剂购自Beckman Coulter公司),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检测血浆脑钠肽(BNP,仪器和试纸盒购自BIOSITE,San Diego, CA)、心脏超声、24h动态心电监测和6min步行试验。
3. 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及自身前后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细胞移植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平均细胞终浓度为(5.86±2.36)×105/ml,约30ml,细胞台盼蓝染色平均为98.6%。体外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呈成纤维样贴壁生长,流式细胞学检测示细胞表面标志CD29、CD117和CD166高表达,CD34和CD45低表达状态。
文章来自心血管网:http://www.365heart.com
后一篇:注重心肌病病因诊断和针对病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