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注重心肌病病因诊断和针对病因治疗

(2007-10-26 09:23:33)
标签:

健康/保健

    关键词:第六届南方长城会 廖玉华 心肌病 心力衰竭
    编者按: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是引起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的常见疾病。原发性心肌病是由遗传、非遗传和获得性病因单独或混合引起的心肌病,常见的心肌病致病原因趋于明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第一期公布了中国的《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感谢廖玉华教授在此为我们做出了精彩的评述!
   
1 心肌病的病因诊断
1.1 遗传性心肌病 
包括肥厚型心肌病(HCM)、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等。遗传性心肌病患者家族史追问很重要,中国散发病例亦不少见。遗传性心肌病基因分型和基因诊断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难题,目前尚不能作为临床常规检测,从技术上已能够通过基因筛查、基因控制,试管婴儿技术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是探索的范围之一。
  HCM:心肌病基因和基因后修饰资料的累积和发现,心肌肌节蛋白基因突变导致HCM发病超过50%~85%,已发现18个突变基因,超过400个位点突变导致HCM,中国汉人中至少有6个基因变异与HCM发病相关,因此HCM被定义为遗传性心肌病。HCM主要根据超声影像或磁共振影像(MRI)诊断,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T波倒置者应当进行心脏影像检查,同时要追问家族史和家系检查。

  ARVC:表现为右心室功能及结构异常,ARVC家族性发病约占30%~50%,已发现的突变基因包括心肌雷诺丁受体基因(Ryanodine
receptor-2,RYR-2)、desmoplakin(ARVC8)、plakophilin(ARVC9)、盘状球蛋白(plakoglobin,Naxos)以及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3,ARVC9)。炎症反应在ARVC发病中起作用,约2/3ARVC患者心肌细胞内存在散发或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纤维脂质浸润可能是慢性心肌炎症的修复现象。陈志坚等[2]报道ARVC早期可表现为起源于右室心律失常患者,MRI发现右心室壁局限性病变,与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关联。
  LVNC:儿童病例多呈家族性,近年基因学研究认为它可能与Xq
28染色体上的G4.5基因突变有关,也可能与基因RKBP12、11p15、LMNA等相关。LVNC在成年人多因心力衰竭就诊时超声心动图检查表现为左心室扩大,薄且致密的心外膜层和厚而非致密的心内膜层,后者由粗大突起的肌小梁和小梁间的隐窝构成,隐窝与左室腔交通具有连续性,主要受累心尖部、心室下壁和侧壁,小梁间的深陷隐窝充满直接来自左心室腔的血液[3]。
1.2  获得性心肌病  包括扩张型心肌病(DCM)、应激性心肌病

 

 

文章来源于:http://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1898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