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葡萄糖耐量试验
摘要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08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成都城乡地区40~79岁中老年人口4685例,进行血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检测,已确诊糖尿病人只测空腹血糖,开展问卷调查。比较高血压及非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获取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单纯性糖耐量异常及单纯性负荷后高血糖情况,分析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成都地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率(53.4%)显著高于非高血压人群(25.1%);若不行OGTT,仅依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漏诊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72.9%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和54.4%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年龄、一级亲属糖尿病史、超重或肥胖为成都地区中老年男性高血压人群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育锻炼、文化程度高为保护因素;年龄、一级亲属糖尿病史、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为成都地区中老年女性高血压人群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成都地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超过半数合并糖代谢异常,需要通过OGTT及时发现这些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适当运动,了解糖尿病相关的保健知识以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代谢性因素,对于减少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高血压和糖尿病均为中老年人群常见慢性疾病,二者并存也较为多见[1]。在我国,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者约1500万[2]
。高血压、糖尿病是引起心、脑、肾、眼等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若两者共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更应加强综合干预。当前国内关于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状况的报道较少,更缺乏对高血压人群糖代谢异常患病危险因素的探讨,本研究以成都地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为研究对象,了解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资料来源于2008年4~10月成都市锦江区、龙泉驿区、大邑县城乡社区对糖代谢异常及相关疾病的基线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共获取4685名40~79岁中老年人的完整数据资料,其中男性2237人,女性2448人,其中城市1513人,城乡结合部2441人,农村731人。平均年龄56.6±9.7岁。研究过程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均由医院组织的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 诊断标准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为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既往已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近两周服用降压药。空腹的标准是禁食12小时以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
mmol/L,还包括既往已明确诊断糖尿病,此次血糖水平达不到诊断标准,但已降糖治疗者。单纯性负荷后高血糖的标准为空腹血糖<7.0
mmol/L且75克葡萄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受损的标准为6.1≤空腹血糖<7.0mmol/L,且75克葡萄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糖耐量异常的标准为7.8
mmol/L≤75克葡萄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且空腹血糖<7.0mmol/L。单纯性糖耐量异常的标准为空腹血糖<6.1
mmol/L,且7.8
mmol/L≤75克葡萄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6.1mmol/L或75克葡萄糖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还包括目前空腹血糖<6.1mmol/L,但既往有糖尿病史,进行了治疗(有糖尿病史者没有做75克葡萄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检测)。超重按体重指数(BMI)为24~27.9(kg/
m2);肥胖按BMI≥28(kg/
m2);腹性肥胖的诊断标准为男性腰围(WC)≥85cm,女性WC≥80cm[3]。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标准为血清甘油三脂含量>1.7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标准为血清胆固醇含量>5.2mmol/L。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为男性血清尿酸含量>420umol/L,女性血清尿酸含量>350umol/L。吸烟定义为每天至少吸1支,且连续吸烟≥1年。饮酒定义为调查时每周至少饮1次酒,且连续饮酒≥1年。
1.3 资料收集
30余名医护人员均经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全部对象予以统一设计的流行病学问卷表(CRF表)进行现场调查,包括一般资料、生活方式、个人史、既往病史、糖尿病及相关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测等。受调查对象抽取空腹12小时及服用75克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已明确诊断糖尿病患者,只抽取空腹静脉血),送回临床检验中心进行空腹血糖、75克葡萄糖餐后血糖、血脂、血尿酸的检测。血压测量采用2mm刻度水银柱台式血压计。取Korotkoof第一音为收缩压(SBP),第五音为舒张压(DBP)。血压测量至少2次,每两次之间至少间隔2分钟,取2次血压测量的均值为血压测量结果。调查表经专人负责验收合格后,统一报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十一五”课题组质量控制和资料分析小组,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两遍录入并核对,建立数据库。所得的数据采用SAS9.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X2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显著性检验水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