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降压治疗速度与幅度的思考

(2010-05-06 09:31:35)
标签:

健康

 关于降压速度与幅度,我们的确需要去思考许多问题,合适的血压范围,是各脏器仍至生命存活最关键的因素,在生命的有机体中,对不同血压水平又有高度的适应性,也就是说血压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并不会影响重要脏器的供血,这就是脏器血流的自动调节机制(见下图为脑血流自动调节曲线图)[1]。这一机制提示在短期内的血压波动通过血管的舒缩反应调节血流量,但若血压的变化变为持续的存在,脏器的血流调节曲线则会发生移位,以适应长期血压变化后的血压波动。但造成这种血流曲线的移位的病理基础是什么?是动力性因素还是结构性因素变化?是血管适应性重构还是病理性破坏?是血压持续升高引起的结果还是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原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硬化可否引起曲线右移,继而引起适应性的血压升高)?在血压因素纠正后能否逆转?另外还有血压因素外加增龄因素参与时,如何区分生理性的变化还是病理性的变化。

 
降压幅度如何把握,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对于降压幅度,我们势必要谈到J曲线,高血压研究所看到的结果并不一致,不同研究入组的个体危险程度不一样,入组时基线血压与高血压病史长短不一致,所得到结论只能适用于入组研究相似人群。不同血压群体有着不同的“理想”血压目标,某些研究中所观察到的J曲线现象,相信并不适用于正常血压与正常高值血压的人群。因此,我们在分析结果时必须对这些“J现象”加以限定。实际上,在不同研究中的不同“J拐点”(如INVEST[2]与TNT[3]研究中的拐点分别出现在112/72mmHg与140.6/79.8mmHg)也说明了不同群体间存在较大差异。这样也有利于我们在解释人群流行病研究中所公认的现象:“血压在115/75mmHg以上时,每增加20/10mmHg心血管事件成倍增加”[4]。因此对血压轻度增高者,目标血压值可以低些,相对血压明显增高者,血压目标值在短期内可以相对高些。在保持一段相对高的血压水平后,等待血流调节曲线的左移成功后(如果调节曲移位可以逆转的话),再行进一步的降压。
    血流调节曲线能否逆转,是“J曲线”存在的决定性因素。当然这一曲线能否逆转,影响因素除血压水平本身外,血压升高的持续时间,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正如先心病患者的动力性肺高压向梗阻性肺高压的过度,不仅依赖于血液分流量的多少,同时取决于病程的长短。梗阻性肺高压让我们失去的是手术根治的机会,而不可逆的血流调节曲线右移,让我们失去的则是进一步降压受益的机会。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更应提倡积极的早期干预,不仅仅是在靶器管损害前,应提前到“不可逆”的血流调节曲线右移前进行干预。如此,既可避免临床J曲线现象的发生,又可让患者从临床进一步降压治疗中受益。如果患者发生了不可逆的血流调节曲线右移,则降压治疗的收益必将大打折扣,甚至还会有害,正如一些TNT研究患者所观察到的血压过降后所带来的“高拐点”现象。 
    文章来源:  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 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3363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