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血压 汇集众家之长...
(2009-07-14 11:40:18)
标签:
健康 |
聚焦高血压 汇集众家之长——2009年苏威首届心血管专家论坛解读
研究表明,与标准治疗相比,强化治疗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可得到显著改善,但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也增加,那么既要强化又要减少不良反应,该怎么办?2008年ONTARGET研究的公布使人们看到了希望,ACEI与ARB联用比单用ACEI降压效果更好,但同时又产生了困惑,联合用药主要终点并不优于单药治疗,由此认为联合治疗但必须优化。
优化联合首先要考虑机制上的联合,只有机制上合理联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通常包括交感兴奋机制、盐负荷机制以及RAS机制三种,有的患者只存在一种,有的患者则可能三种并存。如患者以盐负荷机制为主,但同时也存在交感兴奋机制和RAS机制,那么就需要采用ACEI/ARB联合CCB/利尿剂进行治疗。研究表明,ACEI和CCB联合使用,不仅可以增强降压效果,而且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保护靶器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循证医学也证实,乐卡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可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另外,在选择药物时,要注意优先选择对器官有保护作用(如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和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
总之,只有长期有效地降压才能体现药物的器官保护作用,短期用药的器官保护作用是有限的。不论是联合用药还是单独用药,降压的治疗策略应该趋于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应该纠正异常血压节律波动性,减少器官损害、保护心血管的功能,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在药物选择方面要注意优化。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内皮功能是关键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危险因素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内皮功能损伤是启动因子;LDL-C是重要的致病因子;炎症反应参与致病的全过程。
有效控制血压,可改善内皮功能。正常情况下,内皮细胞虽然有一定的渗透作用,但其渗透性有限,而且内皮细胞有很好的自身调控作用,致病物质不会侵入到血管。但当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时,内皮细胞的功能受损,渗透性就会增加,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导致氧化应激,产生氧化自由基,正常的平衡破坏,进入失衡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环节为内皮细胞受损,氧化应激启动,脂质渗入血管壁,氧化LDL-C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降压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抗氧化应激和抗炎反应的作用,从而发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如能选用药物阻止缺血时内皮通透性增加,就相当于阻断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第一道防线,即使其他致病因子存在,也可起到对内皮的保护作用,动脉粥样硬化就被阻断在萌芽状态。除此之外,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还可以选用具有减少氧化应激生成物及增加血浆抗氧化能力、有抗炎作用、可抑制胆固醇聚集和人类平滑肌细胞增殖、阻止动脉斑块进展的药物,CCB也显示有此方面的作用。
高血压和肾脏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所有的肾脏疾病如肾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肾病、多囊肾、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都伴有高血压,高血压是慢性肾病(CKD)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肾脏病变进展和发生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决定因素。
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导致肾脏损伤;肾实质疾病又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反过来又通过肾小球前小动脉硬化、肾小球缺血,导致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进一步损伤肾脏,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球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MRFIT研究显示,随着血压的升高,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是明显增高的,因此,CKD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保护肾脏、延缓肾病进展非常重要。
目前,在CKD患者的治疗策略为全面阻断RAS系统,为有效降压ACEI/ARB常需配伍CCB应用,当ACEI/ARB因不良反应而限制应用时,CCB仍可应用。CCB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优势为降压作用强,疗效不受盐摄入量的影响,可用于病因不明的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严重低白蛋白血症、移植抗排异使用环孢素治疗、预防造影剂肾脏损害,不会导致高钾血症和引起咳嗽。研究显示,乐卡地平能够降低蛋白尿,逆转肾小球出球和入球小动脉的病理损害,增加血管腔面积,降低中膜厚度,改善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对于合并有肾脏损伤的高血压患者,乐卡地平可带来更多的益处。
亲脂性CCB——老年高血压的基础药物
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尤其是肾性高血压方面,除糖尿病肾病以外,其他疾病还缺乏足够的循证证据,因此,治疗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入球和出球这方面,已经争论了很多年,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确切地判断是入球还是出球,只能通过临床摸索,可以先用药,如果效果不好再做进一步的调整。
老年患者脉压差较大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因为舒张压主要与血管自身结构有关,可以选用CCB或ARB类药物进行治疗。但对于CCB,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在临床应用中一定分清长效还是短效,不同的CCB会带来不同的临床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制剂的质量问题,如有的药物由于质量较差,不能有效崩解,临床上可能会误认为长效制剂。
对于卒中,国外认为在急性期不采取降压措施,但是国外缺血性患者较多,而中国出血性患者占有很大的比例,当出血性的患者血压较高时,过了急性期就要降压。降压也不是越低越好,要整体把握,适当控制。对于指南所推荐的指标,也不能生搬硬套,要考虑中国人的具体情况。
编者按:4月18日在上海召开了“新希望·新感动苏威再宁平首届心血管专家论坛”。论坛由诸骏仁教授和蔡迺绳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孙宁玲教授、廖玉华教授、陈晓农教授、胡予教授做了精彩的演讲,与会专家们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诸骏仁教授给予了精彩总结。
降压可联合用药,但必须优化
孙宁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内皮功能是关键
廖玉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高血压——肾脏疾病的孪生兄弟
陈晓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亲脂性CCB——老年高血压的基础药物
胡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为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大、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常与多种疾病共存、并发症多。除此之外,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的下降常会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如能选择肝肾平衡代谢的药物,如乐卡地平50%从肝脏代谢,50%从肾脏代谢,对老年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亲脂性CCB乐卡地平具有以下优点,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更高的价值。(1)降压平稳持久,(2)不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3)有效降低晨峰血压,(4)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5)肝肾双通道平衡代谢,不易引起药物在体内的蓄积等。
讨
论
提问专家: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不同类型的CCB,其效果是否相同?
廖玉华教授:由于临床证据还不是很充分,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有研究表明,大剂量乐卡地平对颈动脉的斑块有明显的减少作用。
提问专家:CCB能够预防造影剂引起的肾病,其作用机制是什么?
陈晓农教授:CCB可通过阻断造影剂引起的肾血流量减少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提问专家:CCB降低囊内压的机制是什么?
陈晓农教授:以往认为CCB可增加囊内压,事实上不同的CCB在肾脏病当中的作用不同,如第三代长效亲脂性CCB乐卡地平不同于以往的短效CCB,除降低系统血压外,还可通过扩张出球小动脉,从而降低囊内压。研究表明,乐卡地平可有效降低蛋白尿,提高肌酐清除率,从而改善肾脏功能。
总 结
诸骏仁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