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CHD)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大量的研究结果已充分证明,胆固醇升高、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是CH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血浆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LDL-C)升高是CHD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
血浆胆固醇升高是CHD致病性危险因素
我们曾知一名14岁男孩在溜冰时猝死,尸检证实存在广泛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死于急性心肌梗死。追查既往病史,该男孩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20.1mmol/L。但由于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并没有接受降脂药物治疗。
国内外许多大样本流行病学资料都一致证实,人群中血清胆固醇水平与CHD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青少年时期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可预测生命后期发生CHD的风险。多项前瞻性长期随访研究表明,青少年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者,中年时发生CHD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众多有关降低LDL-C防治CHD的临床试验结果都一致表明,无论采取何种药物或措施,只要能使LDL-C水平下降,就可明显减少CHD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LDL-C是防治CHD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CHD防治和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有关降低LDL-C的目标值
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各自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这些指南中有些基本观点是完全一致的,例如,
文章来自:心血管网http://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19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