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 |
冠心病是一种由多重危险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血脂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自从ATP
III指南2004年更新版进一步下调LDL-C目标值水平后,强化降脂深入人心。然而EUROASPIRE
III结果却显示血脂控制远未达到指南目标。临床上应对降脂困境常常倚赖他汀类药物孤军奋战、苦苦支撑,其结果就是在水涨船高的治疗剂量下,愈加彰显疗效疲劳,且忧患四伏。如何冲出重围达成指南目标?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独辟蹊径,给人们带来新的启示。
单药降脂治疗陷入窘境
EUROASPIRE Ⅲ:胆固醇治疗达标率不容乐观
研究I、II、III的结果,并对三次调查进行了对比分析。EUROASPIRE研究是在8个国家(捷克、芬兰、德国、匈牙利、意大利、荷兰、斯洛文尼亚)开展的历时12年(1995~2007)的冠心病患者预防研究。期间共有8547例CABG、PTCA、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冠心病患者接受了随访。该研究描述了这些患者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血压、血脂、糖尿病以及相应的药物干预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本文重点关注血脂方面的调查结果。对其I、II、III次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不难发现降脂药物的处方大有增加(从32.2%增加到88.8%),其中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达到87.0%。在他汀类药物已经如此大规模普及应用的情况下,尽管血脂控制状况的确有所改善,但我们还是无奈地发现达标率仍旧不理想,约有42%的患者总胆固醇>4.5
mmol/L,47.5%的患者LDL-C>2.5
mmol/L。单纯依靠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的策略似乎遭遇到了治疗的瓶颈效应。这一担忧得到了法国REALITY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REALITY Ⅱ研究欧洲部分法国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