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中医单病种)
(2011-06-04 14:10:53)
1 概述:
心力衰竭又称为“心衰”,是心脏泵血功能不全的综合征,是并发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疾病,有其特殊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中医心衰之病名首见于宋
•赵估编
《圣济总录·心脏门》。根据心衰的临床表现,本病散见于中医学“胸痹”、“心悸”、“水肿”、“喘证”、“痰饮”等疾病论述中。如《金匮要略释义·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云:“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圣济总录·卷第九十·虚劳惊悸》云:“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若水停心下,水气乘心,亦令悸也”;《景岳全书·卷之十九·喘促》云:“凡虚喘之证,无非由气虚耳”;《病因脉台·卷二·内伤喘逆》云:“痰饮喘逆之因,饮水过多,脾虚不能四布,水积肠问,成痰成饮,上干肺家,则喘息倚肩,而成痰饮也。”近年来,中医对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基本趋于一致
【1】。心衰是一个进展性疾病
【2】,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功能减退的一种综合征
【3】,具有特殊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各阶段的生理、病理变化不一样,症状表现上多种多样,不尽相同,有些为显性,有些为潜在性
【4】。《中医病证治法术语》认为,心衰是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所致的脱病类疾病。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
【5】。心衰病位以心为主,与肾、脾、肺相关。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以心气、心阳亏虚为主,标实主要是血瘀和水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是本病的病理特点。
2 诊断: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综合评价后就能作出心衰的诊断。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结合Framingham的心衰标准和《心脏内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6】标准,总结如下表,以供临床借鉴:
表1
中医对心衰的诊断标准
独立诊断依据:慢性心血管疾病病史。
|
主要标准
|
次要标准
|
1)夜间阵发呼吸困难和/或睡眠中憋醒;
2)颈静脉显露或搏动增强;
3)肺部湿啰音和/或呼吸音减弱,尤其肺底;
4)心脏扩大;
5)急性肺水肿;
6)第三心音奔马律;
7)非洋地黄所致交替脉;
8)颈静脉压升高>15cmH2O;
9)循环时间延长>25秒;
10)X片中/上肺纹理增粗,或见Kerley B线
|
1)踝部水肿和/或尿少而体重增加;
2)无上呼吸道感染的夜间咳嗽;
3)运动耐量降低和/或劳力性呼吸困难;
4)肝淤血,有时可见肝区疼痛或不适;
5)胸腔积液;
6)降低至最大肺活量的1/3;
7)心动过速(心率>120次/分);
8)夜尿频数;
9)胃肠道淤血:腹胀呕恶,口味改变;
10)治疗5天以内,体重减少≥4.5kg。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