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 早期干预胜于晚期治疗
(2011-03-17 23:23:09)
标签:
健康 |
关键词:I-PRESERVE研究;心力衰竭;厄贝沙坦;心血管/AHA;
近期多项研究发现,约半数慢性心衰患者仍能保留相对正常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即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HFNEF不易被早期诊断,且至今尚缺乏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治疗手段。在不久前落幕的美国心脏学会(AHA)科学年会上,迄今为止HFNEF治疗领域最大的临床研究I-PRESERVE(厄贝沙坦治疗HFNEF)研究备受瞩目,但其结果显示,厄贝沙坦组与安慰剂组相比,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均无显著差异。惋惜之余,学者们对I-PRESERVE研究结果、HFNEF发生发展过程及治疗重点进行了深层思考。
1. 解析I-PRESERVE研究结果
I-PRESERVE研究与既往类似研究(CHARM-Preserve)的结果相符,均未能证实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治疗HFNEF的有效性。虽然CHARM-Preserve研究发现,坎地沙坦有降低心衰入院率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且这种趋势可能是缘于入组患者的LVEF较低(35%患者的LVEF<50%)。因此,至今仍无一项在HFNEF患者中进行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滞剂的临床试验可达到主要终点。
I-PRESERVE研究并未取得预期的阳性结果,可能存在多种原因:①该研究与其他心衰试验遭遇了相似的问题,即脱落率过高(33%),直接影响结果分析的有效性,且研究过程中近39%和28%的患者分别服用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醛固酮拮抗剂,药物间存在交叉效应;②该研究受试者在接受多种基础治疗后加用ARB,ARB缺乏足够的显效空间;③目前HFNEF病理学机制尚不明确,RAAS非依赖性途径可能在其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值得指出,I-PRESERVE亚组分析显示,那些应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而治疗药物(厄贝沙坦)脱落的患者,终点事件(包括主要终点)发生率未显著降低,提示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这对“黄金搭档”并不能改善HFNEF预后。既往培哚普利治疗心衰(PEP-CHF)研究亦未能证实ACEI治疗HFNEF的有效性。因此,美国加州大学马西(Massie)遗憾地指出,对于众多HFNEF患者,目前尚无特异的、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治疗方法。
2. 重视心血管事件链的早期干预
I-PRESERVE结果公布后,部分学者认为,对于HFNEF在内的心血管终点事件而言,早期干预胜于晚期治疗。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是
前一篇: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演变回顾
后一篇:2009年心力衰竭研究进展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