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经多次开胸手术后巨大残余漏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心力衰竭的开口异常动脉导管未闭一例
(2010-12-16 13:35:01)
标签:
健康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残余漏 肺动脉高压
患者女性,48岁,因“发现心脏杂音48年,反复胸闷心悸33年,加重伴腹胀3月”于2009年6月29日入院。患者生后即发现心脏杂音,33年前(1976年)因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PDA。在济南行PDA结扎术。22年前(1987年)超声检查发现巨大残余漏,在上海行再通PDA修补术。术后症状无改善,1年后又在该院行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8年前症状加重,伴活动后口唇紫绀,发现仍有巨大残余漏,(2001年)又在山东行PDA术后再通修补术。3月前又出现腹胀,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在当地医院行介入治疗残余漏,但未成功。拟行残余漏封堵术收入我院心内科。入院查体:脉搏72次/分,血压110/70mmHg,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散在干鸣音。心前区稍隆起,未扪及细震颤,心浊音界明显向左下扩大,心率107次/分,节律绝对不齐,P2亢进,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稍隆,肝、脾肿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浮肿,轻度杵状指趾。
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心房纤颤,左、右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大血管短轴切面示:主肺动脉分叉处偏左可见补片强回声,偏右与降主动脉之间可见管道相通,管道起始与降主动脉之间成角,开口于右肺动脉起始的左外侧壁,测导管的大小:降主动脉侧开口13mm,主肺动脉侧开口10mm,长度约14mm;彩色血流示:大血管水平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