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CRT
心衰 室性心律失常 高连君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有20%~30%的患者在安装了CRT之后,效果不明显,称为CRT无应答。如何更好地定义CRT应答的标准,更注重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存率的获益,采用更为简单的方法预测和评价应答是临床医生与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1 判断CRT有无应答的标准
目前对CRT有应答的评价标准,如心功能分级上升到I或II级,左室收缩末容积下降10%以上,或EF值升高10%以上, Minnesota 心衰量表(总分105分)能够下降10分以上,6 min步行距离增加50米以上,峰值耗氧量增加10%以上等,都是常用的评价标准。患者的获益和生存率的提高,是我们临床医生必须最终面对的的问题,病人需要症状的改善和生存时间延长胜过超声数据的改善。所以心功能分级、心衰量表、步行距离、峰值耗氧量及生存率的改善更有意义。
新的评价CRT应答的方法也不断出现,近来有学者使用氨基端脑利钠肽(NT-proBNP)的水平来评价CRT的效果,是一种新的尝试。丁力刚等在一项临床试验中得出,CRT有反应的患者,在CRT植入3个月后,NT-proBNP会下降,试验中他们以ΔNT-proBNP下降幅度达到12.9%,作为有应答的标准,BNP基础值高的患者,应答率相对较低,BNP基础值较低的患者,应答率相对较高,这与BNP作为反应心衰患者心肌受损的重要敏感指标有关。这一尝试,使对CRT应答的评价指标有可能更加的客观,值得重视和多中心的进一步研究。除此之外新的方法不断出现,Tanaka等报道可以应用CRT植入后的动脉收缩压的变化来预测CRT的预后,他们观察43例植入CRT患者,发现术后动脉收缩压能上升能大于等于5mmHg,CRT有反应。这是个小样本试验,如果等到多中心的证实,将更为简便,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等也用来预测有应答。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是通过电脑分析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等变化,综合来计算压力感受器敏感性,进而比较心衰前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敏感性的数量变化,来划分有无应答患者,则其中70%有应答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都增加30%以上。这三个方法,都可以单一作为预测及评价CRT有无应答的标准。
2 影响CRT应答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2.1 患者选择
文章来源:
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 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3407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