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性全心衰的临床证候学研究

(2010-03-14 08:58:53)
标签:

健康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全心衰中医证候学特征。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频数、频次及非参数检验对慢性充血性全心衰患者住院病历资料进行研究。

    结果 慢性全心衰的病因分布仍以年老体衰,饮食失当,情志失调,外邪侵袭为主;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标实为血瘀、痰浊,兼见湿、热、阴虚、阳虚、水停;其发展过程中各证素的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从临床资料方面研究了慢性全心衰的证候学特征。

   

    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患发展到晚期所出现的最常见的一组综合征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心肌梗死存活率的升高,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心血管疾患。对于慢性全心衰的病因、病机的研究一直以来是许多学者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多从理论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临床资料方面观察了668例慢性全心衰患者,以期研究其中医证候学特征。 

   

1 调查对象

1.1 诊断标准

    充血性心力衰竭参照Framingham标准进行诊断。

1.2 病例来源

    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研究院收治的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病、肥厚性心肌病合并慢性全心衰的病例。

1.3 病例纳入标准

    1.3.1 有基础心脏病病史(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高血压病、扩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1.3.2 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1.3.3 年龄≥18周岁;

    1.3.4 至少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心血管异常指标(如胸片示心胸比例增大或肺瘀血﹑超声心动图示心室射血分数下降或心室增大等);

    1.3.5 病例资料记录完整;

    1.3.6 同一个患者的资料应重复记录。

1.4 病例排除标准

    急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力衰竭、未能控制的严重疾病如肿瘤、肾功能不全、肝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并排除诊断以及临床症状记录资料不全的病例,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2 方法

2.1 调查方法及观察指标

    根据对慢性全心衰竭证型的前期文献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要求,收集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研究院收治的符合调查入选条件的病例,记录各病例基本资料、症状、体征(具体见下表)。

2.2 进行证候要素的辨证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为标准。

   

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发病年龄以40岁为界进行频数描述,对原发病、各症状、体征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数及频次描述。将心功能I、II级与心功能III级、心功能IV级病例分为三组,分别对各组证素分布进行频数及频次描述,并对各频数资料进行非参数检验。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

    共调查三家医院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慢性充血性全心衰患者住院病历资料共668例。年龄分布于24岁至93岁之间,平均年龄67岁。其中男性368例,占55.1%,女性300例,占44.9%。

4.2 发病年龄

    小于40岁者15例,占2.3%,发病年龄大于40岁者653例,占97.8%,

4.3 基础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408例,占61.1%;风心病119例,占17.8%;扩张性心肌病84例,占12.6%;高血压病55例,占8.2%;肥厚性心肌病2例,占0.3%。

 

文章来源: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329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