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肥厚性心肌病的MR和CT诊断

(2009-11-06 20:24:41)
标签:

健康

关键词:大连心衰论坛 CT 肥厚性心肌病

1 心脏形态结构的MRCT评价

心肌肥厚是肥厚性心肌病的基本影像学特征。累及部位以室间隔以及相邻的左心室前、侧壁包括心尖区较常见,累及左心室后、下壁少见。累及肌部室间隔时,以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最常见。病变部位心肌显著肥厚,在心室舒张末期的厚度在15mm以上,甚至达25-30mm。
以往认为,肌部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的比值>1.3对本病有一定诊断意义,其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目前一般采用的标准为比值>1.5,尽管敏感度较前者降低,但特异度较高。标准的心室短轴位和长轴位图像可准确显示左心室壁厚度,对疑诊本病的患者应作为首选成像体位,心室长轴位图像对左心室流出道、室间隔及左心室心尖部的显示较优越,同时应辅以其他切面成像以便对心脏各结构进行全面、细致观察。
室间隔明显肥厚时,左心室流出道可有狭窄,部分病人的右心室体部及流出道下部可受压移位。部分病例的左心室前壁和心尖部心肌明显肥厚,左心室腔明显变小。左心室乳头肌也可表现为异常肥大。异常肥厚心肌的CT密度和MR信号强度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
 
2 心肌及心室功能的MRCT评价
 

文章来源 www.365heart.com
点击查看全文: http://www.365heart.com/tabloid/2009/09/temp_31871.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