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舒张性心衰研究的新起点—换个角度评价I-PRESERVE研究

(2009-03-31 12:28:55)
标签:

健康

关键词: 舒张性心衰   心衰药物治疗   I-PRESERVE   2009南方会   黄峻
摘要:舒张性心衰研究的新起点,换个角度评价I-PRESERVE研究.该研究的结果是中性的,厄贝沙坦的长期应用与安慰剂相比,其主要终点(全因死亡和各种原因的住院)事件并未见显著差异。二级终点和原定的各个亚组(不同的年龄、性别、LVEF水平、是否合用ACEI、β阻滞剂,以及是否伴糖尿病等)也无显著差异。这样的结果当然令人十分失望,也让人感到不解:ARB这一类已在收缩性心衰研究中(Val-HeFT、CHARM)证实有效的药物为何不能对舒张性心衰发挥有益的作用.下文我们将对此进行探讨.
1.研究广受关注  结果出乎意料
    2008年在美国AHA会议上首次颁布结果的I-PRESERVE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评。这是关于舒张性心衰最新的、也是规模最大的一项临床研究,而且采用的是最新的一大类心血管病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中较新的一种制剂厄贝沙坦。自2005年以来各国的心衰指南中均阐述了舒张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但迄今药物治疗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很少。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观察已表明,舒张性心衰在患病率、住院率、病死率等均与收缩性心衰相仿,而后者的预后已知相当于恶性肿瘤如肺癌。因此,对于舒张性心衰这样一种貌似温和,实质临床结局凶险,又无良药可治的疾病,I-PRESERVE研究的启动,并吸引了全球的关注眼光是可以理解的。
    该研究的结果是中性的,厄贝沙坦的长期应用与安慰剂相比,其主要终点(全因死亡和各种原因的住院)事件并未见显著差异。二级终点和原定的各个亚组(不同的年龄、性别、LVEF水平、是否合用ACEI、β阻滞剂,以及是否伴糖尿病等)也无显著差异。这样的结果当然令人十分失望,也让人感到不解:ARB这一类已在收缩性心衰研究中(Val-HeFT、CHARM)证实有效的药物为何不能对舒张性心衰发挥有益的作用?
.中性结果的主因:历史局限性  基础治疗优化
2.1  研究设计的缺陷
    从现有的材料可以看出I-PRESERVE研究在设计和运作过程中存在缺陷。
2.1.1 入选的患者有可能并非都是舒张性心衰。所设的入选标准包括了心衰的症状和体征,LVEF>45%等,但并无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舒张功能减退和排除可引起舒张功能减退的其他疾病如瓣膜性心脏病(尤其老年钙化性新版膜病)、心肌病(尤其肥厚性心肌病)等的要求,且入选者基线NT-proBNP水平虽有所增高,并未达到可以确诊的标准,即落在“灰色区域”。
2.1.2  脱落率竟高达33%;超出预期,不能不影响到最后结果。
2.2  基础治疗优化
    绝大多数患者均已获得优化的内科治疗包括ACEI(38%)、β阻滞剂(72%)、醛固酮受体拮抗剂(27%)、抗血小板治疗(58%)、他汀类(30%)等。在这样的基础治疗状况下,ARB要产生良好的效果几乎是不大可能的,晚近的一些大型临床研究纷纷产生中性的结果(TRASCENT、CORONA等)也可能基于同样的原因。
2.3  作者的努力应肯定,历史的局限难避免
    我们不应该责怪研究的作者。研究的缺陷属于历史因素造成的局限性。舒张性心衰的建议诊断标准较早是在2005年ESC心衰指南中提出的。在I-PRESERVE研究启动时(2002年)全球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当时对于BNP/NT-proBNP的诊断价值,以及可资诊断的阈值水平仍在探讨之中。该研究的作者仍力求使入选的患者符合舒张性心衰的条件。即使现在,当我们比较该研究入选者的基本特征,仍会发现其与此类患者公认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极其相似,而且入选者发生临床事件的比率高于同类的临床研究如LIFE等,提示入选者的病情不是更轻而是更重些。因此,该研究者所做的努力应受到尊重。
.虽败犹荣:很有启示,很有意义
    I-PRESERVE研究仍给我们许多启迪。
3.1  舒张性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需重新认识
    传统上虽然认识到舒张性心衰与收缩性心衰有差异,但并未意识到此种差异究竟有多大。一般的理解两者的差异是大同小异。现在我们将不得不反思,I-PRESERVE研究加上此前已发表、同样是中性结果的ACEI治疗舒张性心衰的临床研究PEP-CHF,以及一些大样本临床研究如CHARM、DIG等的亚组分析,均清楚表明,舒张性心衰并无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这与收缩性心衰的现状截然不同。在收缩性心衰中ACEI和ARB,以及β阻滞剂可产生降低全因死亡率的效果,同时也证实了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是有效的,证实了这两个系统兴奋过度增高是引起心衰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机制。I-PRESERVE研究结果表明,舒张性心衰的情况可能完全不同,即便也存在这两个系统的激活,在其演变中可能并不居于主导地位,必定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我们未知的机制。这就指明了舒张性心衰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即探索其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