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心血管病诊疗指南,其中关于抗栓治疗均有较多内容。本文主要解读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美国心脏协会(ACC)《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6年AHA/ACC/ESC(欧洲心脏学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和2007年制定的《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中关于抗栓(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衰伴房颤治疗中的应用。
心衰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房颤(国外见于10~30%的心衰患者,中国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调查为33.1%)。房颤发病率随心功能的降低而增加,
Maisel等研究显示,心功能Ⅰ级(NYHA分级)时房颤发病率为5%,心功能Ⅱ、Ⅲ级时,房颤发病率增至10~20%,心功能Ⅳ级者房颤发病率达50%。
二者同时发病时,会在已有疾病的基础上使死亡风险进一步增加。房颤使心功能恶化,同时增加了栓塞事件的危险,这部分患者或者没有进行抗凝治疗,或者治疗不充分。在房颤中风预防研究(SPAF研究)中,房颤病人发生中风的危险在明确心衰病人中为10.3%,在近期发生心衰病人中为17.7%。
多个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具有相近的脑卒中危险,在SPAF研究中,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阵发性房颤的卒中发生率(3.2%)与永久性房颤(3.3%)相近;采用经食管超声(TEE)的研究也表明,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左房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区别。提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同样应重视抗栓治疗......
点击查看全文:
| http://www.365heart.com/shownews.asp?id=21103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