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陈吴氏太极授课练习笔记
(2009-06-08 08:48:07)
标签:
上海浦东太极杂谈 |
分类: 太极 |
两个腰子也分阴阳,被发的那一侧腰子为阴,为副
顺--整--合--炸
拧腰发力其实也算太极病,因为露形(外相)比如,白蛇吐芯,高级阶段腰不拧只靠腰隙催。
发人前,要圆裆活胯,实现松沉,才能瞬间让对手失重走空.
老师说: 虚灵顶劲,谷道上提。这样才能做到尾闾中正,会阴对百会,呈一条直线状。体内的内劲才能逐渐聚集在丹田处。时间久了,才能练出浑圆劲来。以前的老前辈都是绝顶聪明,也不知道是怎么把东西悟到这个程度的。只有谷道内缩,才能聚气,人的尾椎才能立起来,丹田和谷道对上了,才能把内劲打出来。而人的尾椎是人体最惊的部分,要把惊劲打出来,就要先把尾椎惊起来。
退的时候,最多两拳的距离,最佳一个拳距足矣,反击一定打他的劲儿到头的时候,他开始退了就追不上了,当然他劲还没开始就打,那叫打闷劲,你们火候没到-----马光禄师叔
105532161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h7zpPgw3f4/
老师说:我以前在马来西亚见过一种猴子,它竟然能用尾巴来拿东西。它们的尾巴就是我们蜕变了的尾椎,可见尾椎的灵敏程度。而且,只有惊尾椎,打出来的劲道才是整体劲,才能把丹田劲打出来。
老师给我做了一个实验,他拿了一枚针,往我的手上刺过来,我吓得连忙一抽手。他说这是局部力。他再用针朝我的臀部刺来,我吓得整个人都蹦了起来,手脚都不由自主的舞起来.老师说:这就是整体力
1055321612
人体轴心,是由百会/会阴/涌泉三点连线成轴,转换/旋转一定绕此轴,方能成.
金刚捣椎,手撩阴,接着脚继续撩阴,用腰催着提脚后,要勾着脚落下振脚,---切忌用胯振脚
推手看住中节,听其根节,发其梢节-----手为梢节,轴为中节,肩为根节.
推手先明听劲,再学懂劲。
顶偏丢抗,是太极最基本的毛病,绝大部分爱好者囿于所教老师水平所限,都在练病。
引进落空合即出,是指先要合住粘住对方,其次设法引进落空,两者具备才能成功发劲儿。
内功练到一定地步,练功时,脑袋上好像长了两个小人;(同李仲轩剑术高境界的小泥人)
与不同的人推手,体会不同的劲路,高手可以给你喂劲儿,与低手推注重练习手法。
松的顺序: 先松肩,再松腰,最后松胯,松的要领是从意识上松。
练好“偏马步”,就学好了75%的太极拳---偏马步对高尔夫挥杆也很有借鉴。
起势前,将浊气吐尽,是为了含胸拔背,印堂放松(入静),舌顶上腭(搭鹊桥),耳朵搭在两肩上(立项)。
松的最高程度: 整个毛孔都松开,每个毛孔也能分出阴阳。
左式八要:
心要静,体要松,虚实要分清,手动腰先动,腰催四肢行;意识要远,劲路要长,意不断。
扶头:对方给你的力点。
左致强小传:回族,中共党员,武术七段。1941年生于唐山古冶,矿工家庭,其父曾是民族英雄节振国抗日敢殘队的队员。
9岁习武,师承有“赛活猴”之称的回民表大爷丁连堂习心意六合拳(形意拳)。
1968年拜八卦掌第三代传人王巨章先生学习仙衣八卦、链子锤等。
1980年调秦皇岛市工作并在武术赛事上夺魁,因而得到秦皇岛市武协主席、赛事总裁判长李经梧先生厚爱而传授太极拳、械,太极推手和太极内功。李师辞世后,再拜陈式太极拳师叔冯志强为师,继续深造。
陈发科:1928年,陈发科为了传播陈氏太极拳,走出陈家沟,开创了陈式太极拳在全国流行的新纪元,成为近代陈式太极拳的杰出代表,一代宗师。
现在全国普遍流行的陈式太极拳83式就是陈发科所定之式。
1957年陈发科逝世后,他的弟子李剑华、唐豪、顾留馨、李经梧、陈照奎等着手编写《陈式太极拳》一书,于1963年由沈家桢、顾留馨编著出版。从出版至今行销四十多年长盛不衰。
一批弟子还担任了省市武协的领导职务,其中有曾任济南武协主席的洪均生,曾任青岛市武协主席的李经梧,全国武协委员、北京市武协副主席、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的冯志强,曾任北京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武术院教练的肖庆林。曾任北京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的李钟阴等等,为陈氏太极拳传向全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