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教学探索(转)

标签:
浦东高尔夫太极杂谈 |
分类: 高尔夫(GOLF)与太极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5d5500100c27u.html#cmt_826542(FM: 在路上的人)
以上是我打球以来,看到的最为专业的挥杆评述之一,因过于理论,现试着俗解,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
一、准备。收心,宁静;几次深呼吸,进入腹式呼吸;微抖动臀部以下各环节,如脚趾、踝、膝、胯,使之松活;意识上激活腰腹、腿等肌肉。
误区:右肩低于左肩,那是表象,目的是为了,右腰低于左腰。
太极还有一条,印堂放松.
二、上杆。维持右半身相对静止,就像大炮的底座,维持身体重心平滑移动。应根据自身柔韧性将杆头质心远离总重心。
三、过度阶段。上下杆之间的一瞬,也是挥杆最重要的一环。
上杆完毕,总重心有个加速微沉的瞬间,以此形成后脚内侧撑力的形成。此力为挥杆第一作用力。
这个阶段的训练一定要强调“失重”感。
总重心加速向上,其实就是前文讲的(右腰低于左腰)右腰还原,右腰左腰碾磨。髋环节-胸环节-肩臂三角-腕,要节节贯穿,以此释放,以实现延迟释放。
五、送杆。这是另一个误解,应称为随挥,击球后的挥杆是非主动的,送杆有主动之嫌。
按照路上兄所说,人体15个关节,挥杆全过程中,保持15关节松,是基本的,也是入门的基础。形象比喻即为关节要想9节鞭或者蛇一样,节节贯穿,如此方能传递后脚强大的蹬撑力。
初学者,练球后手指、肩痛,即为关节僵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