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春秋,谁的国》(14)
在东周的初期曲目中,宋国占有相当的份额。
按宋国大夫华父督后来说的话,宋殇公当政十年在战争的舞台上扮演的主角配角加在一起便有十一次之多。华父督的话是公开对宋国干部们说的,想来一定不会有假。
客观的说,有能力有机会参与战争在春秋时期是一种力量的展示。参与得越多,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这个国家雄性激素越旺盛。
当然,这个规律是不能反推的。华父督在发表反战宣言时,他的雄性激素也恰恰是异常激荡。
无论是《史记》还是《左传》都明确记载华父督雄性激素猛然上升确实与一位美女有关。
那天权且算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华父督直觉上感到这天应该产生一个春天的故事。所以,他在外面溜达时眼睛扫描的并不是满目春色。
华父督的直觉还是灵验的,他果然路遇了一个美人。美到什么程度呢?按《左传》所记载的原话是三个字:“美而艳”。“美”自然是说这个女人的外貌,“艳”那就偏重于个人的感觉了。华父督在给出这三个字的评价时其实是一副很痴呆的形状,他是在目送这位美女远去后一边咽着口水一边自言自语说出的。
但在跟踪了解后,华父督怅然若失。遗憾的是名花有主了,并且还不是一般的“主”,这个“主”居然是宋国的国防部长(大司马)孔父嘉。这使华父督郁闷得独自喝了好几场闷酒。
华父督以为几场酒下来便可以将激素指标给降下来,不料疗效明显的不佳。华父督大醉后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除非孔父嘉死了自己才有可能得到那个美人。
于是,华父督对着一帮心腹发表了一次演说。
华父督当然不会在演说中漏出半点腥味,他只是客观的陈述宋国的一个事实:十年打了十一次战。然后问:大家还愿不愿意去送死呀?再问:你们知道这都是谁的主意么?最终自答:就是我们的国防部长呀!
群众的力量是可怕的,被煽动起来的群众力量那就更可怕了。所以很多很多年以后,一位伟人得出一个伟大的结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不,英雄们当即抄起家伙将孔父嘉从那位美人身边拎了出来用乱棒给结果了。而华父督却在乱棒之中将那位美人救回了自己的被窝。
如果知道以后因此而出了一个全民族骄傲的大人物,不知对华父督的这种做派是指责好呢还是嘉奖好呢?孔父嘉被杀后,孔家的后人四散逃命去了。其中有一支便逃到了鲁国曲阜,这一支孔氏家族后来便孕育出了圣人孔丘。
历史总能给人一些意外的惊喜。
当然,并不能因为后来出了一个圣人就可以洗去华父督手上的鲜血,但是,呵呵,“但是”后面自然便是转折了。
不知大家对“以暴易暴”怎么看,如果华父督是为了弭平战乱而发动一次谋杀又该如何去评价他的作为呢?那么算不算救万民于水火呢?或者退一步说,华父督主观上有阴暗的一面而客观上却有利于广大的老百姓,那又该如何去给他一个定论呢?如果进一步说,华父督发起的这场动乱就是因为要改变宋国的政治格局,但因为其中掺杂了一个女人,是不是便就可以改变他发起这场动乱的性质呢?
其实陷入这种钻牛角尖式的思考是毫无意义的。不过,对我们的历史往往把一些东西简单的引导到似是而非的格局而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倒是有些不以为然。以华父督的政治地位和手腕以及后来事件的演变,不能不让人生出这些疑问。
事情并不是到杀死孔父嘉为止便划上了句号。
宋殇公一看自己坚定的政治盟友和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孔父嘉被杀后怒火冲天。他必须要惩戒华父督才能保住现有的路线和方针。这是政治问题,政治问题也就是最大的原则问题。
但更现实的问题出现了。按常理来说,宋殇公身为一国之君,要是处置手底下的一个大夫应该并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这个大夫居然为了得到一个女人便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如果有公论的话,只要宋殇公将华父督的丑闻公之于众,华父督还能从历史的耻辱柱上像基督那样升天不成。但华父督面对宋殇公的追究,既没有选择逃跑也没有选择对宋殇公来个杀人灭口,而是选择了再一次发表公开演说。
华父督其实选择的是让大家来选择。
华父督再次聚众发问:你们知道孔父嘉的所作所为是谁支持的么?就是宋殇公呀!现在宋殇公要来追究大家责任了,大家说怎么办吧!
群众的眼睛又雪亮了一回。群众们偏偏放过了这个抢劫美女的家伙,又一窝蜂的涌进宋殇公的宫殿,居然又将宋殇公一顿乱棒给打死了。
孰是孰非?反正我是一头雾水了。
以前出现的几起弑君案子里,像卫国州吁杀死卫桓公、鲁国公子翚杀死鲁隐公,背后总是有一个与接位的正主有关,要么直接明杀取而代之,要么达成协议暗杀后堂皇接管。而华父督杀死宋殇公既不用自己亲自动手,也不用遮遮掩掩,就是如此这般的公开要了宋殇公的小命。关键是宋国上下不仅居然接受了这个事实,还接受了华父督紧随其后提出的一个建议。
不知还记得宋国的一个流亡到郑国的贵族不?那个贵族就是公子冯。
公子冯是宋穆公的儿子,更早的时候宋宣公临死之前没有将位子传给自己的后代宋殇公而是传给了老弟宋穆公。宋穆公也很仗义,临死之前不顾大家的劝阻也没有将位子传给自己的后代公子冯而是传个了宋殇公。就在这个位子像绣球一样被抛来抛去的时候,公子冯一气之下出国避难去了。
去了哪里?郑国。大家不妨再回忆一下前些年宋殇公毅然决定参加卫国州吁发起的“五国伐郑”行动,其目的何在?就是冲着这个公子冯来的。差不多可以说,公子冯便是宋殇公的一块心病。公子冯一日不除,宋殇公便一日活的不爽。所以,宋殇公不惜一切代价老是攻击郑国,就是因为郑庄公是公子冯的保护伞。
那么,当年反对传位于宋殇公的大夫当中会不会有华父督呢?从事情演变的最终结果看,答案是肯定的。
华父督在宋殇公被杀后,立即建议将公子冯从郑国迎接回国。这个建议偏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可见,当年在接班人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确实还是很大的。
如果将整个事件联系起来看,你还以为华父督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为了一个女人么?
更何况华父督的建议不仅宋国国内一致同意,而且居然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公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