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字美成,晚年号清真居士。早年少检,不为推重。徽宗时曾历任知府、秘书监、提举大晟府等职。但他一生依然以词家名世。
———————————————————————————————————————————————
周邦彦的出名似乎与李师师密切相关。
早年的周邦彦是放荡不羁的。在汴京,他不仅效仿了柳永的词风,也同步效仿了柳永的作风。
其中,与名妓李师师的亲密无间虽不一定如所传那般富有诗意,但基本上也是有据可查的。
李师师之所以出名,固然与她才艺美貌有关,更主要的是她与徽宗的闪烁关系。
宋徽宗的不定期临幸,常常弄得李师师的客户们措手不及。水浒中的宋江就曾正在兴头上被徽宗的驾临吓得赶紧躲到黑影里去了。
周邦彦似乎就没那么机灵,当皇帝驾临时,据说是只好就地躲到了床下。估计大气是不敢出的,但两只耳朵却直棱棱地竖着,将现场情况诸如带了新鲜的香橙、相互调笑之语等记得一清二楚。
周邦彦当然不是个俗人,不会也不敢去干狗仔队的勾当。
但他还是忍不住用很雅的形式进行了现场转播:“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徽宗可能不是个好皇帝,但徽宗也是个很雅的人。
在他执政之初,对前朝什么新党旧党之间的事倒还不是特别在意,对风流雅士们也算是给予关照的。象新党旧党都不容的苏轼、象流徙千里的秦观,徽宗都曾以不同的方式普照了阳光。
但当他看到周邦彦的这首《少年游》时,却很是不爽:这小子,皇帝老子都敢碰!
随便找个理由便将周邦彦赶出了京城。
徽宗再次临幸李师师时,李师师居然跑去为周邦彦送行去了。
等她回来,徽宗问:“那家伙又有新作么?”
李师师说:“有。”
便唱道:“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听罢这首《兰陵王》,徽宗很高兴:这小子,知道厉害了吧!既然有了检讨的意思,那就让他回来吧。
便又下令招回了周邦彦,让他到大晟乐府去任职,后来将他升为大晟乐府待制。
其实,虽在一些笔记中有所记载,但毕竟是个故事。
故事是很难当真的。
如其说他在转播皇帝与名妓的实况,不如说他是再现自己的浪迹。
周邦彦在宋词中之所以能占一席之地,当然不是浪得虚名。
他当然比不得苏轼那般高唱“大江东去”,也比不上柳永那样将雅俗自然的揉在了一起。
他对宋词的贡献在于以雅入雅。他将前朝尤其是唐诗中的佳句天衣无缝的嫁接到词中,这种以诗入词的娴熟运用在词家中是无人可及的。
如“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便是用了南朝谢眺的诗句“金陵帝王州,江南佳丽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