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险因素控制
(2010-04-27 19:00:14)
标签:
养生保健脑卒中沙坦中国杂谈 |
分类: 脑血管疾病 |
一、危险因素控制
脑血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预防的和不可预防的,应积极控制可预防的危险因素,减少脑血管的发生或复发。针对吸烟、酗酒、肥胖、体力活动少等危险因素的药物控制。
2、糖尿病:血控制对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有保护作用,对大中血管病变同样有重要作用,血糖控制不良与脑卒中复发有关(I级推荐,A级证据)。有关糖尿病与脑卒中预防的资料大多为一级预防研究。百普乐与达美康缓释片对照评估(Action
in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 Preterax and Diamicron MR
Controlled
阿托伐他汀糖尿病全作研究(Collaborative Atoravastatin Diabetes Study, CARDS)显示:至少有1个危险因素(视网膜病、蛋白尿、吸烟或者高血压),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160mg /L,而无心血管疾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9]。医疗研究委员会与英国心脏病基金会心脏保护研究(Heart Protection Study, HPS)显示,糖尿病患者5963例中,在现在最佳治疗之外加用他汀类药物可以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10]。
推存意见:(1)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HbA1c<6.5%,但对于高危2型糖尿病过低可能带来危害(增加病死率,Ⅰ级别推荐,A级证据)。(2)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降血压药物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方面获益明显(Ⅰ级推荐,A级证据)。在严格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
3.脂代谢异常: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较大。降低胆固醇水平主要通过行为生活方式改变和使用他汀类药物。包括各种降脂治疗(包括他汀类物、氯贝特、烟酸,胆汁酸多价螯合剂、饮食)的大型荟分析显示,只有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危险,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进展,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强化降低胆固醇预防脑中(Stroke Prevention by Aggressive Reduction in Cholesterol Levels, SPARCL)研究发现,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脑卒中和TIA的相对危险。尽管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的出血性脑卒中有所增加,但致死性出血性脑卒中则没有明显增加[12]。且作为一级预防的药物,长期的他汀类药的治疗在心脑血管显著获益的同时并不显著增加脑出血的风险[13]。
对胆固醇水平升高的缺血性脑卒死中和TIA患者,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及药物治疗,使用他汀类的治疗使LDL-C水平过到目标值[14]。
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老年人,调脂药物的剂量一般不需在特别调整,但对老人的调脂治疗在个体化,起始剂量不宜过大,应予以严密监测[14]。
推荐意见:(1)胆固醇水平升高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应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防及药物治疗。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目标是使LDL-C水平降低至2.59mmol/L以下或使LDL-C降幅度达到30%~40%(I级推荐,A级证据)。(2)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冠心病、糖尿病、未戒断的吸烟、代谢综合征、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但无确切的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或外周动脉疾病之一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如果LDL-C>2.70mmol/L应将LDL-C降至2.70mmol/L以下或使LDL-C下降幅度>40%(I级推荐,A级证据)。(3)对于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缺血脑卒中和TIA患者,推荐尽早启动强化凶汀药物治疗,建议目标LDL-C<2.70mmol/L或使LDL-C下降幅度>40%(Ⅲ级推荐,C级证据)。(4)长期使用服汀类药物总体上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中,应定期监测肌痛等临床症状及肝酶(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肌酶(肌酸激酶)变化,如出现监指测指标持续异常并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应减量或停药观察(供参考:肝酶>3倍正常上限,肌酶>5倍正常上限时停药观察,I类药物推荐,A级证据);老年患者如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合理配伍并监测不良应,(Ⅲ类药物推荐,C级证据)。(5)对于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病高风险人群应权衡风险和获益,建议谨慎使用他汀类药物(Ⅱ类药物推荐,B级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