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逸飞自画像遗作直面中国当代艺术

(2007-09-18 00:27:37)
标签:

时尚/名品

艺术鉴赏

分类: 艺海拾贝
陈逸飞自画像遗作直面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家和众美女》

    2005年4月,电影《理发师》尚在拍摄之中,突然传来该片导演、艺术家陈逸飞的死讯,之猝然,之遗憾,令不少人为之扼腕叹息。而其身后所余,是一个涵盖广告、出版、服装、影视乃至模特经营管理诸多领域的视觉艺术帝国,尤其他的油画作品,正值上升的创作高峰,大量作品受到国内外的一致肯定,艺术家在此时英年早逝,自然不免令人心生巨星陨落之感。

    作为纪念,同时也是对他作品的整理回顾,陈逸飞的长期全球艺术代理马勃洛画廊在2006年10月北京长安俱乐部举行了画家遗作展,集中展出了代理十年来的30幅重要作品。马勃洛画廊具有六十多年的艺术品交易、代理经营的历史,当初,他们以专业而敏锐的嗅觉在众多赴美华人画家中发掘了陈逸飞,自1995年到2005年画家去世为止,一直是他作品的独家代理人,所有经手皆为画家最成熟而鼎盛时期的作品,所藏更是囊括了后期的代表之作,极具权威性。

    《艺术家和众美女》一作也在展览之列,在这场只有短短三天的画家遗作展中,近三米高的巨幅自画像夺尽了眼球,成为观众与媒体瞩目的焦点。

    此画作于1999年,为艺术家仅有的几张自画像作品之一。画中的陈逸飞双手环抱胸前,带着淡定怡然、充满自信的笑容直视画面,背后环绕的则是他长期的绘画对象,作为他审美意趣表达重要途径的美女们。画面的色彩是他后期所钟爱的色调,清晰明确的轮廓重新细腻地融合后,着意淡化了人物与背景之间的界限,红褐色的轮廓令他的画面带上仿佛旧上海摊老电影一般的怀旧调子,像是出自另一个时空。

    也就是在1999年这一年,陈逸飞在纽约马勃洛画廊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这是他十年来第一次在纽约举行的重要个展,为此,他亲自主持了画展的开幕典礼。

    在这场画展中展示的不仅仅是画家具有诗样情怀的作品,还有艺术上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世界对他艺术成就的关注与肯定。此时的陈逸飞,已不再是当初刚出国时憧憬着“直接接触艺术大师画作”的毛头小子,他在美国的十多年,对西方艺术潜心研究学习,将各种新艺术的观念注入自己原本浪漫写实的风格之中,他的画风逐渐成熟,厚彩磨砂的手法也日趋精细,“我的画风会改变,不是从外面拾人牙慧式的改变,而是慢慢变化,发自我的内心和灵魂”。这种内心的改变影响了他的作品,也使他终于获得了与西方艺术对话、成为东西方当代艺术联系的桥梁、乃至直面当代艺术的可能性。

    举凡艺术家的自画像作品,大多皆为自身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在自觉不自觉之间,就透露出艺术家对艺术、乃至对人生的观念,因而备受研究者、爱好者们的关注。梵高的《割耳后的自画像》、《没胡子的自画像》两作就是最好的例证,艺术家的激烈性格和强烈燃烧的灵魂在画面上尽显无余,97、98年间,这两张作品分别在拍场上以超过7000万美金的价格成交,也充分显示了市场对自画像这种重要作品的肯定。

    陈逸飞的自画像数量极为稀少,除了这张《艺术家和众美女》之外,尚有一张《踱步》作于1979年。

    在79年美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中国之后,《踱步》随当时纽约《艺术新闻》对陈逸飞的报道一同刊出。画中的艺术家本人背对观者,双手无力地垂与裤腿两侧,他的视线所至之处,画面内20世纪中国人的悲剧历史,如走马灯闪过。这种画中画的形式展现出年轻的画家对历史的思考,然而这幅作品中的强烈情感始终是被压抑的,所使用的也还是国内当时占据了主流的苏派画法,事实上,这也是陈逸飞在最初向往到西方进行绘画深造的原因。

    二十年后,艺术家终于能够不再背对观众。

    在《艺术家与众美女》中,陈逸飞的“直面”更令人玩味。

    在这二十年中,他从憧憬、感受、学习西方,渐渐发展到将东方艺术追求的境界介绍到西方,直到最终建立属于他自己的艺术王国。他涉足广告、传媒出版业、服装、模特经营等各种艺术领域,充满自信地带着他独特审美的“大视觉”传播出去。

    而《艺术家与众美女》的昏黄色调,与其说是带着怀旧的情绪,不如说将画面与当前的现实切开,于是观者也随之进入另一个更高的时空,在那里,我们能感受到的,就是只属于陈逸飞的独特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表现在他的那些看似“不务正业”的创造活动上,也表现在他的油画作品中,无论是表现出勇气和精神的藏民系列,还是带有淡淡怅然之感的水乡系列,或是旧上海风情的仕女系列,最终都统一在唯美的追求之中。

    而今,艺术家才华与技巧都已成熟,于是他怀着自信与梦想,直视面前,直视整个当代艺术。

    斯人已逝,艺术魅力永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