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泰坦尼克号》

标签:
杂谈 |
分类: 艺术 |
电影《泰坦尼克号》3D版很快要进入中国了。时光网就此话题分别采访了97版《泰坦尼克号》中文版部分译配人员。那天该片的制片人当年北影厂付厂长曹彪、当年录音师之一,多次获过奖的关健老师和我,集中一起在中影集团的第四放映厅接受了采访。
釆访一开始,我们的思绪就被拉回到十几年前。我们谈到当年录制时方方面面的事情。时间紧,任务重,国内的设施要完成这样高难度的影片谈何容易!我做为配音演员之一有幸参加了译配工作,为我的录音生涯添上了重重的一笔。当年录制该片我们只有九位男配音演员四位女配音演员。男女主角是不能兼任其他角色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之。
参加配音的演员都是干了多年的同志,我们把所有声道全打开了,先录词后录喊,《泰坦尼克号》本是上下集,我们整整录了十二天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苟。说真的,我也算老江湖了,就拿我为莫丽(凯茜.贝茨扮演的)配音来说吧。我对这个演员十分熟悉,我在为凯茜.贝茨配莫丽之前还为她配过「油炸绿西红柿」和「危情十日」这两部电影的VCD。我虽对她的表演风格十分熟悉但在为莫丽配音时导演朱玉珠大姐真是一个字,一个气吸的抠。我可以说一个好的配音演员一定是个好演员,而一个好演员不一定是个好配音演员。好的配音演员与戏中人同哭笑共呼吸配的是感觉,一般的人配音是紧盯口型生怕错了。所以,会配音的是一只眼看稿子,一只眼看屏幕。不会配音的死盯屏幕,顾得了吹笛,顾不了堵眼儿。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设备不一样了,录音不再用抢话筒,不再用紧盯口型,不再用把胶片拆成卷一遍遍的转,一切都可以用高科技完成。虽现而今有太多的不同,但我依然怀念当年的日子,怀念对配音工作的认真,怀念棚里棚外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