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2012-02-29 15:47:52)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载
这样的人多些就好了。他要是政府的人更好了!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写在前面我与任志明素昧平生, 只是无意中在博友沙皮的博客上, 看到一些关于对他的图片和文字的介绍。
    当下之国, 从来不缺少在
牙塔中, 坐而论道侈谈家国大事的所谓专家, 也不缺少在抱怨和口水中长大, 且从不知疲倦的一代代愤青们, 而唯独缺少像任志明这样的知行合一的践行者。
    用影像记录和反映生活的真实, 很容易做到, 但若改变现实确不容易。但是,
任志明做到了。
    每年CCTV都有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登场, 在眩目而耀眼的
人造光环下, 完美和高大或许令人仰视, 但要知道, 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任志明
们, 在路上默默的以不同的方式躬行着 ---- 我们也同样有理由为他们感动。
    尽管每一个个体的力量很有限, 但如果有千千万万个任志明们都在去做, 我们身处底层的民众之生活, 该是一种何等的改观和景像?
    ---- 对此, 我坚信并期待着。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 这是我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的理由。
   
然, 我也对自已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心有愧怍。

  ---------------------------------------------------
-------------------------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这是2011年10月, 北京的798,在一座楼的过道中展出的《任志明·老人村被镜头改变》的
摄影平面招贴展览。
    虽然展览的环境过于简陋,
但我们从这些照片中都可以读出一种沧桑的味道, 它的主题印象
深刻, 真实感人, 人们都会被摄影的力量,摄影师的爱心与坚持,以及极具感染力的作品本身所震撼 。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上世纪80年代,任志明,还在呼和浩特市毛纺厂工作, 当他来到清水河县老牛湾村摄影采风,村民的贫困和空巢老人的孤苦的现状出现在他的镜头中时, 对他触动很深。
   
老牛湾, 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南二百多公里处,黄河在这里拐弯,且是长城、黄河唯一并行的典型地段,加上望河楼以及明代石窑古村落,风景很是独特。但这也是块贫瘠的土地而满目萧条,曾有三百多人的村庄,因为年轻人陆续出去打工,到2001年前后,只剩下五十多个老人和十几个中年妇女、小孩留守在十屋九空的老牛湾了。
    他说:“看了这些老人的现状,就没心情拍风光了,总想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1997年任志明退休以后,他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些空巢老人专题拍摄。
    多年来, 他背着自己的沉重的摄影包踏遍了呼和浩特的清水河县、武川县、托县、和林县等地的农村,专门拍摄空巢老人的生活境况。

  
  由于是自费拍摄,他不得不搭乘班车和农民的拖拉机、毛驴车无数次的深入最偏远的山乡, 由于路况差,百十来里的路,他要倒好几次车,颠簸的走上两三天才能到达目的地。
    在乡下,不论冬夏, 他往往一住就是半个多月,吃住在农民的窑洞中,遍访村上所有人家,详细的了解每一位空巢老人的生活。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这些年来,他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拍摄过多少位空巢老人,但其中, 有详细姓名记载的就有五十多位。
    这些老人大多丧失了劳动能力,又没有儿女在身边,晚年生活困难孤单。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2003年,任志明将这些照片整理成册,起名《呼和浩特贫困县农村调查》,并自费印刷后, 带着这本画册奔走于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
    同时,他也把这本画册展示给所有他认识的人,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并帮助这些贫困农村的空巢老人。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一次偶然的机会,任志明与摄影发烧友,上海金火集团老总杜海军相识。任志明的关于空巢老人纪实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杜海军。杜海军在跟随任志明进行实地考察后,决定捐款25万元,委托清水河县红十字会将这笔钱用于帮助境内农村空巢老人。
     目前,清水河县红十字会购买的1400套电水壶、电饭锅等救济物品已经发放到空巢老人手上。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做完这些,心里平静了些的任志明又开始寻找新的路径。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任志明到张家界参加一次摄影展览。会上, 他了解到一个摄影家拍摄的张家界风景照片在国际上获大奖,让张家界在国际上声名鹊起,从而引出后来的旅游胜地的事情。
     这个近乎传奇的故事启发了任志明:“如果这里也开发旅游,经济状况好了,老人们生活不就好了吗?”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他把想法传递给了呼和浩特摄影家协会, 从此,一个摄影师的理想,成了一个整体的理想。
会员们分成几个小组,开始着意拍摄内蒙古自治区内富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景观, 并寻找机会把这些图片广泛展览、传播。
    很快,一个香港投资人看中了邻近的和林县的风光,并决定投资开发旅游。而这又启发了本地一家公司的老总任志刚,在当地旅游局的引荐下,他慕名找到了呼和浩特摄影家协会。任志明和同事们把二十多年所有关于老牛湾村的作品,全部无偿拿出来,供旅游公司参考选用,任志刚看后当即拍板,开发老牛湾村。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2003年下半年,老牛湾旅游项目迅速启动。为了配合旅游快速度开发,当地政府将原来老牛湾通往县城的羊肠小道拓展为双车道的沙石公路,老牛湾人第一次感受到他们与外界的距离是如此的亲近。
     2004年的一天,当任志明再次来到老牛湾村,他诧异地看到了昔日拍过的赵娥女,坐在侄儿的门口,高兴的看着侄儿李禄忙碌地砌着村里最大的“石窑”旅馆。
     77岁的老伴李润生也没闲着,他到工地做起了“和水泥”的小工,因为比外村人卖力,一天可以挣上40元。一个月下来,他挣了1000多元,连老伴儿赵娥女一次400多元的输液费全靠这笔钱 了---- 有什么还比这开心呢?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受益于镜头的老牛湾,人们都笑了。面对被摄对象,有的摄影师置身事外,冷静地按下快门;也有人不满足于此,甚至会放下相机,介入当事人的生活。
     任志明当然是属于后者,
他从相机后面走到前面,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从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延伸到帮助农村发展旅游经济。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答案是“不由人”。
     “看了这些老人的现状,就没那个心情拍风光啦,这个问题你不管不行,它老在你脑子里转,这个不由你。”对他而言,摄影并不意味着一幅幅作品,它是生活的过程,是情感的磨炼与释放的方式。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在影协的年会上,他提议所有的会员们拿起相机,迈开双腿, 把呼市周围三个贫困县 ---- 和林、清水河、托克托,也正是最好的三个风景区的旅游优势展现出来,要让世人所知。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此后, 协会会员开始着意拍摄老人们生活的现状, 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内富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景观,并积极的寻找机会把这些图片广泛的展览和传播。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就是这些手, 使任志明惦记着老人。今年春节过后,任志明又去了一次老牛湾,村长见他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交通厅来了人,说要解决修路的问题。看到老牛湾的发展前景,离开村子的年轻人又回来了,纷纷盖新窑洞,建新水窖。一度寂寞的空巢又被天伦之乐所填满。
   “一看做起来还真有点效果,心里感到平衡,特别高兴。”受到老牛湾变化的鼓励,任志明的心更大了。

[转载]向任志明和任志明们致敬    任志明, 一个摄影人被社会责任感所驱使,其工作和意义最后超出了摄影本身。
    他从介入者变为参与者,他在老牛湾的开发方案座谈会侃侃而谈:
要保持原汁原味的生活环境,村里的猪圈、羊圈、窑洞,一块石头也不要动;进村的路不要修成柏油的,就用当地的青石板铺成羊肠小道,车都停在5公里以外,再坐环保车进来,这才能保持景观;过去的小学校是窑洞套窑洞,外地没有,千万别拆,可以作为展厅搞民俗展,陈列当地的剪纸、刺绣、香包、面人……  
    他说,“我最后上大学,学的是工艺美术,职称也是高级工艺美术师,这些都是咱们自己的责任,你不去宣传,不去抢救,不去干, 等着谁呢?”
    一句平实的语言, 足见一个博大的胸怀......

    附注:以上图片和文字取材于沙皮博客, 夲文有整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