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镇宅之宝一张大爷

(2008-12-06 21:35:34)
标签:

生活

分类: 史家胡同56号-人艺大院

“老张,老张,老张的媳妇会打枪,枪对枪,杆对杆,不多不少十六点。……”这是北京人艺56号宿舍院,早年孩子们必唱的歌。我也唱,边唱边跺脚,边跺脚边前行,用眼睛紧紧盯着那个一群孩子跟随的高大背影,手拍节奏生痛,心嗵嗵跳,情绪兴奋而紧张。我们与他保持一定距离,怕那背影转过来,盼那背影转过来,好在他转身的同时第一个尖叫,第一个快逃。(只要有小孩儿看到这—幕都会加入此行列,常常是一片尖叫一群快逃)

前边那个有着高大背影的人从来不会真的追孩子,就是抓住跑得慢的倒霉鬼也会很快放掉,吓得变了脸色的小淘气在这一刻定是头晕腿软没了刚才的嚣张。那个孩子们的克星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只知道他姓张,通称张大爷。他和他老伴就住在传达室旁边的小屋,歌中高唱能打十六点的媳妇就是张大妈了。张大妈能不能打十六点儿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唱我也不知道,只知道看传达室的这夫妻俩,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有着巨大的威慑力。这威慑力之大您也许想象不出来,跟您这么说吧,从记事儿起,我没被拍花子,大灰狼吓着过,只要大人一说,别闹啦啊,再闹,老张来了。老—张—来了!就是拍花子,大灰狼让我闹,我也不敢呀,老张来了,老张多利害呀!!

张大爷和大妈每天可忙呢,除了收发报纸信件,还要管牛奶别拿错了。闲杂人等不得入院,防火防盗,谁又上墙头了什么的。人艺宿舍有自己的规矩,规矩是剧院定的由他们监督执行,权力大了去了。所以,这几进院子的大事小情,繁难杂事统统归传达室管。张大爷从来一身深色中式衣裤,那张有棱有角并不英俊的长脸很少有笑容,不管什么事只要他一出面准解决。我喜欢张大爷和大妈,从心里敬畏他们。

上午是这十几平米大的传达室最忙的时候。送牛奶的,搬进几箱牛奶点过空瓶搬出几箱,要是有个送错的破瓶的还得费些子话。随着淡淡的奶腥味和送奶工那声,得咧,您受累。关上了门。不,传达室的门不比城门差,一天到晚你进我出,几乎关不上。人们上班路过传达室,打招呼的交待事的,给孩子留的午饭、放个钥匙等等全是传达室的事,别看人艺大院几百口子人,回想起来没听说给谁家办错过什么事儿。

我喜欢看大爷大妈麻利地分拣报纸,也喜欢看他们在传达室对面,用白铁皮挡着风的煤火炉上做吃的。更喜欢紧跟张大爷后头看着他背着手威风凛凛的去处理各种事情,呵呵,有点狐假虎威的意思。

早年邮局送报和现在不—样,人艺大院住户多,报纸有一大叠,邮递员把报纸及汇款单或挂号信一起从绿漆的小窗口递进来,张大爷签过字,把该锁的小心地锁在抽屉里。等着拿报纸的大人孩子早就围在大爷的椅子后头,盯着大爷粗大的手不慌不忙的打开报纸了。他先把夹在中间的信件期刊拿出来,一边起身一边宽声大嗓的吆喝,起开,起开,别围着。人们—起簇拥着大爷来到离椅子几步远的窗前,随着他把信件—封封插到玻璃窗里的信格上,传达室的门就不停的开关,心急的人们到门外向窗里看,寻找着自己的来信。

信找过了人们又回到椅子后头,看着大爷把两张夹在一起的正版报纸依次抽出来,又重新戳整齐,再把副刊夹在正版里头。全夹完了,用大手在报纸上一捻,报纸听话地变成扇面形,他不管周围人有多急认真点数。一切就绪开始用一枝秃铅笔在报纸左上角写号头,有人看到自己的号码就着急抽报。这时他会老大不乐意嘟囔着,着什么急呀,这么会儿就等不了啦?错了找谁,天下就你忙…。

忙完了分报这大宗事儿,过不了多会儿张大妈就要开炉门儿准备午饭了,他们好像是山东人,特别会做面食,什么擀面条蒸馒头,贴饼子蒸窝窝,包饺子蒸大包子…有人正好从那路过赶上张大妈做饭就短不了止步观看。大妈这会儿根本不看围观的人心有成竹的做这弄那,她知道不管她做什么,做完定是赞声不断。

就拿她做抻面来说吧,炉上烧着一大锅水,她在旁边的沾板上开始揉一大块软软的面团。不一会儿她把手中面团前半截用大擀面棍擀成比刀宽些的厚饼,再洒上许多干面,取过大刀顺厚饼一头切一刀,把圆头不要,这时面饼头成齐齐的,于是她飞快的切起面条来,一刀下去二分宽,面饼两头不断中间用左手轻轻一滚成麻花状,就这么一切一滚,一滚一切,等切够了量把面饼两头切断,放下刀用双手抓住面饼没断的两头一边晃一边叠,当叠到一起时,两手同时均匀的向外拉,直到胳膊再无法伸延时松左手把面一转就成麻花了,一拉一转又一拉一转几次过后,手上出现了细细的条面,这时锅中的水也沸了,她把那大锅盖一掀,喝,热气一直飞得老高,热气没散尽面条已下到锅里,把手中掐断的面头扔回面团中,顺手拿起个长筷子在锅中搅一搅免得粘锅,盖上锅盖准备菜码儿,面条一开锅一把白菜丝扔进锅里。做完了碗里的配料锅里的面也熟了,夏天过水冬天锅挑(读三声音)那叫一个快。看客们一片称赞,张大妈一脸得意,一直紧闭的嘴这会儿却说,呦,这有什么呀!粗茶淡饭呗。说着,端起一大海碗面条送给坐在传达室里的张大爷,手心里少不了拿着几颗剥好的蒜。

中午,大爷吃着饭工作却不能耽搁,排了一上午戏的人们三三二二推着人艺人手一辆的破自行车回来了。(腕们也是如此每人一辆)有人意犹未尽还在高声探讨着排练中的某个问题,站在传达室门口不停地争论着。后进院儿的人听见了争论声旁边插两句,进传达室拿报纸问有什么事儿没有,出门见争论的人已拿出车筐里的大茶瓶(罐头玻璃杯改的)饮开了,就又站住插几句也不管专注讨论的人们听没听见推上破自行车回家喂脑袋去了。

从下午1点开始至三点半大院静悄悄的几乎没人走动,这时也是传达室一天最清闲的时候。这期间不传电话,院内小孩不得乱跑大人不得高声说话。要保证演员午休晚上才能精力充沛,演出时做到万无—失。总之,在人艺宿舍人人都知道戏比天大,一切为演出服务。四点过后,先是舞台工作人员蹬上破自行车和传达室打着招呼向首都剧场进发做演出前的准备。随后各家大人鱼贯而出,去那神圣的艺术殿堂粉墨登场。孩子们背着书包放学了,欢笑着冲进院门从大斜坡滑进院里。家属们也匆匆地回来了,准备晚饭叫孩子回家。几乎每个人经过传达室都会习惯地进去转转,看看晚报来没来,是否有人留话。张大爷和大妈一脸严肃有问必答,回想起来我好像很少见他们笑。神气大了。

春夏秋三季的晚上传达室外边格外热闹,大人们有聊天的,拉二胡的,唱戏的,下棋的。孩子们跑来跑去,玩逮人,踢毯子、玩打仗、跳舞、学大人演戏…。记得每天朱旭叔叔几个人在传达室外边,那个有绿漆灯罩的灯泡下下象棋,不到十一、二点都不散。史家胡同深宅大院多,那年月又没有什么夜生活,人们早早的睡了,只有北京人艺56号宿舍院灯火通明,干文艺的夜猫子们还在兴奋之中。

镇宅之宝一张大爷

我的母亲

生活一天天过着,剧目不停地排练上演。夏天的一个晚上出事儿了!我母亲那年也就三十岁出头是个大美人。有一天下戏洗了个澡十点多钟才回家。一进史家胡同西口,路灯昏暗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突然她看见前边有个人影很像舞美大师王文冲,于是高声招呼快蹬几下自行车赶上他。骑到身边一看不是文冲叔叔,母亲道了声,对不起,认错人了。继续向前蹬。那人也不说话就在他与母亲交错的一刹那,母亲觉得手腕被轻轻碰了一下,再一看手表没了!嗳,你干吗拿我手表?母亲大声问。那人不回答,把自行车往母亲前面一横,拔出刀子说,敢喊,喊我杀了你。说完骑上车向东口蹬去。我母亲此时大喊,救命啊,有人抢劫啦—!那人一听一阵猛蹬,母亲紧追她知道胡同中部正好有一个武警中队的住地,可当母亲追到那里才发现,白天有人站岗的地方此时无人!这可怎么办?母亲慌了。她那里想到话剧演员穿透性的喊声,早巳在夜深人静之时传了半条胡同,人艺乘凉的人拥向大门外。那人疯了一样的向前猛骑就要到宿舍门口了,突然一个高大的黑影对着飞快的自行车扑了过去,死死的抱住骑车人,车子太快俩人与车一起飞出去丈八远翻滚着倒在墙边。这时众人赶上来,一起动手抓住坏人扶起那个英勇的高大身影。这时人们才看清是张大爷!只见他头上身上好多处都破了流着鲜血,再看我母亲,刚才的勇气在见到亲人的瞬间离开了身体瘫软地被人扶到小凳上半天起不来。后来得知坏人是惯犯,前一天才刑满释放,先偷了一辆自行车后又掐母亲的手表。他在派出所说,没想到母亲敢喊更没想到张大爷敢扑向那么快的自行车。服了!

第二天张大爷带着满脸满身的红药水紫药水,裹着白纱布照常坐在传达室里,干着日常琐碎的工作。那几天孩子们没有高唱《老张之歌》在我们心中更加佩服张大爷,尤其是我觉得他特棒是个大英雄!

张大爷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不信您问问大院里出来的孩子,虽然早已长大成人年过半百,可谁会忘记这镇宅之宝——张大爷,谁会忘记那首《老张之歌》。

老张,老张,老张的媳妇会打枪。枪对枪,杆对杆,不多不少十六点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