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上京临潢府通考(五)

(2018-02-05 09:22:03)
分类: 辽史研究

五、辽上京临潢府与辽代州、县的关系

(一)辽上京临潢府与沈州

金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记载:四月乙未,上自将伐辽。以辽使习泥烈、宋使赵良嗣等从行。
  五月甲辰,次浑河西,使宗雄先趋上京,遣降者马乙持诏谕城中。壬子,至上京……上亲临城,督将士诸军鼓噪而进。自旦及巳,阇母以麾下先登,克其外城,留守挞不野以城降。赵良嗣等奉觞为寿,皆称万岁。是日,赦上京官民。诏谕辽副统余睹。壬戌,次沃黑河。宗干率群臣谏曰:地远时暑,军马罢乏,若深入敌境,粮馈乏绝,恐有后艰。上从之,乃班师,命分兵攻庆州。余睹袭阇母于辽河,完颜背答、乌塔等战却之,完颜特虎死焉。

这条史料说明:辽上京临潢府距离浑河西沈州(今沈阳市)很近,公元1120年金太祖会师浑河以西(沈阳西、新民南),兵发上京临潢府8天行程,古代行军正常速度每天45唐里至50唐里。8天的陆路行程证明:辽上京临潢府距离沈州400唐里至440唐里,即180公里至200公里范围之内,方位是在沈州以北靠近辽河的地方。

    (二)从辽代沈州陆路北行11天可达辽上京临潢府

王成棣《青宫译语》记载:天会五年(1127年)三月二十八日,受粘罕之命,从汴京出发,值得留意的是,其书日记行程、风物见闻,与《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互为补充。特别是将到金初都城上京的几段路程,由于站道的变易,所记已与行程录不同,但却和稍后的洪皓《松漠纪闻》相合。 

据《青宫译语》记载,金天会五年,即公元1127年7月3日,宋高宗的生母韦妃等,在金朝大将珍珠大王的押解下,抵达会宁头铺。“上京在望,众情忻然。”一同被押解而来的还有高宗的妻子邢妃、胞妹富金、环环二公主等。第二年,即公元1128年9月20日,当宋徽宗、宋钦宗,以及秦桧等抵达上京时,这些可怜的赵宋女俘一同坦胸赤背,跪拜太祖庙,行“牵羊礼”。

沈州十一日,过沈州三十里

咸州“十二日,抵咸州”“十三日,千户设宴,停一日,人皆病困

同州“十四日午,至同州,即驻马”

蒲里寨“十五日,抵蒲里寨,尚早,即屯宿”

黄龙府“十六日辰,抵黄龙府,都统款留一日”

吐撒寨 “十七日,抵吐撒寨

漫漆里“十八日,抵漫漆里”

乌舍“十九日,抵乌舍。早停,风景极佳,病者若苏”

报打孛堇“二十日,渡混同江,宿报打孛堇寨”

阿萨铺“二十一日,渡流河,宿阿萨铺

会宁头铺“二十二日,抵会宁头铺。上京在望,众情欣然”

上京临潢府“二十三日,抵上京,仍宿毳帐二十四日,卸装王邸,王投奏后,私见君相,剖陈朱妃为郓王继妻,相国、建安均非本身,且乞富金帝姬为妾。 

沈州11日,至咸州12日至13日同州14日,蒲里寨15日,黄龙府16日晨,当天没有行程。吐撒寨17日,漫漆里18日,乌舍19日,报打孛堇寨20日,阿萨铺21日会宁头铺22日,23日抵上京

以上总共行程11天。按每天行程50宋里(相当于45.2华里,全程是497华里,即248公里符合沈阳东玛拉沁辽代古城即辽上京临潢府之间的距离。公元1127年金上京还没有营建。沈州距离后来的金上京阿城直线距离是500公里,10天是走不里的。同州与黄龙府只有2天行程,说明这个时期的黄龙府不在吉林省农安。同州是今天的开原中固镇,他距离农安240公里,2天不能走到那里。公元1127年宋帝被俘由沈州去的不是金上京,而是辽上京,但是不是现在巴林左旗的那个“辽上京”。而是科左中旗东玛拉沁辽代古城。这里距离辽代沈州(今沈阳市)210公里。东玛拉沁古城遗址就是辽代的辽上京故址

 (三)辽上京临潢府与渤海国扶馀府的方位与距离

  1.《辽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下记载:十二月乙亥,诏曰:“所谓两事,一事已毕,惟渤海世雠chóu未雪,岂宜安驻!”乃举兵亲征渤海大湮譔。皇后、皇太子、大元帅尧骨皆从。
  闰月壬辰,祠木叶山。壬寅,以青牛白马祭天地于乌山。己酉,次撒葛山,射鬼箭。丁巳,次商岭,夜围扶馀府。天显元年春正月己未,白气贯日。庚申,拨扶馀城,诛其守将

这条史料说明:辽、金时期的上京临潢府距离渤海国扶余城很近,从上京临潢府出发攻打渤海国扶余城,行军7天,攻城1天,8天即取得了胜利。说明上京临潢府紧邻渤海国。当时渤海国的扶余城就在今吉林省四平市以南,辽宁省开原市以北这个区域。从辽上京临潢府周边的撒葛山会师出发,到当时渤海国的扶余府,陆路行军7天行程,按每天行程50唐里,(1唐里=450米)7天×50唐里/天=350唐里,相当于现今315 华里。以此为根据可以确认,渤海国扶余府在距离辽上京临潢府135公里至157.5公里半径范围之内,方位在辽上京临潢府东南方向。撒葛山就是今吉林省双辽市东北的大哈拉巴山(详见《辽上京临潢府与周围的七座山》)

 2.阿保机灭渤海国以前的“扶余国”在那里?

1陈梦雷参与编修的《盛京通志“大氏夫余府,在开原县城西。又云,开原县,周秦肃慎,汉夫余国,唐大氏夫余府,辽属黄龙府”那个时期的开原县城西包今天的四平以南、以西及昌图、康平部分地域
    2)清代大学士阿桂、于敏中等修撰的《满洲源流考》记:“夫余府,地邻契丹,辽改黄龙府,在今开原县,及开原边外之境

3杨宾路过开原城时,留下诗篇《次开原县》。开头两句是:“风卷平沙荐草齐,夫余城上夕阳低。”风卷平沙荐草齐,这种地貌应该在现今的昌图、康平地界更为贴切。
    渤海国的“扶余城”是其所属的城邦国,其城址应该在四平市以西、以南,昌图、康平以东。黄龙府在辽前期与扶余城应该不是一个地方,黄龙府是扶余城的前展和势力延伸的结果,这一时期的黄龙府应该在现今的开原境内。这时的契丹人“南控黄龙,北带潢水。辽河堑左,冷泾屏右”。

(四)辽上京临潢府与辽代的咸州距离很近

《金史·列传第四》《始祖以下诸子·宗贤传》记载:贤,本名阿鲁。太祖伐辽,从攻宁江州、临潢府。太宗监国,选侍左右,甚见亲信。临潢复叛,从宗望复取之。

这条史料说明:公元1114年宁江州被女真人攻破后,马上就进攻辽上京临潢府,说明二者距离很近。临潢复叛,从宗望复取之”,说明金人曾经两次攻取辽上京临潢府。辽上京临潢府距离辽代的泰州、咸州很近,公元1119年至公元1120年金人两次攻破辽上京临潢府,金灭辽是公元1125年。辽上京临潢府提前五年就被金人攻破。证明辽上京临潢府在辽河上游,距离女真人的活动区域很近。                    

    (五)辽上京临潢府与辽代的南京

《辽史》卷四本纪第四·太宗下记载:会同元年938年),“夏四月戊寅朔,如南京。甲申,女直来贡。乙酉,幸温泉。己丑,还宫(南京上京12天路程),朝于皇太后。丁酉,女直贡弓矢。己亥,西南边大详稳耶律鲁不古奏项捷。

《辽史》卷三本纪第三·太宗耶律德光上》记载:庚午,如南京。戊寅,祠木叶山。己卯,行再生礼。癸巳,至南京

这条史料说明:辽上京临潢府距离辽代的南京(今辽阳),只有11天至12天路陆行程。辽太宗从辽上京临潢府去辽阳或从辽阳回上京,行程为11天至12天。而且辽上京临潢府在辽阳的北面。天显三年(公元公元928年)升东平为南京,会同元年(公元938年)十一月改南京为东京11天×50唐里/天=550唐里,12天×50唐里/天=600唐里,因此辽上京临潢府距离今辽宁省辽阳市的距离大约在250公里至270公里之间。内蒙古巴林左旗的“波罗城”不符合辽上京临潢府与辽阳城之间地理方位与距离的要求。 

    (六)辽上京临潢府周边毗邻州城

根据《辽史》和《金史》等相关资料分析:辽上京临潢府与周边的毗邻州关系如下:

    1.《金史》卷六十六《列传第四·始祖以下诸子》:特进挞懒,宗室子……攻临潢府、春、泰州、中、西二京,皆有功。天辅六年,授谋克。”

    2.《金史》卷八《本纪第八·世宗下》四月戊申,以右丞相徒单克宁为左丞相,平章政事唐括安礼为右丞相。增筑泰州、临潢府等路边堡及屋宇”。

3.金史卷七十三列传第十一·宗雄斜也攻春州,宗雄与宗干、娄室取金山县。行近白鹰林,获候者七人,纵其一人使归。县人闻大军至,乃溃,遂下金山县。与斜也俱取泰州”。

以上三条史料说明:辽代的泰州与辽上京临黄府是毗邻地区,在辽上京临潢府的东北方向。与辽上京临潢府毗邻的其他辽代州城也都有史料证明,在这里不一一列举。辽代上京临潢府北邻辽代的泰州春州(长春州);东临辽代的信州、韩州、龙州、咸州;南临沈州、辽州、懿州;西临饶州、高州。辽上京临潢府还与顺国女真接壤,与辽代的春州(吉林省乾安)、泰州(吉林省白城市)是毗邻地区,其核心区域就是在潢、土二河交汇形成辽河的这个区域,就是今天内蒙古科左中旗、科尔沁区、科左后旗,吉林省双辽市、四平市、辽宁省开原市、法库市、阜新市以北这个区域内。

    (七)辽上京临潢府同一地域上的州、县

《辽史》卷三十七志第七·地理志一·上京临潢府》记载:

    祖州,天成军,上,节度。本辽右八(右大)部世没里地”。

    仪坤州,启圣军,节度。本契丹右大部地。应天皇后建州

    龙化州,兴国军,下,节度。本汉北安平县地。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居此,称龙庭。太祖於此建东楼。唐天复二年,太祖为迭烈部夷离,破代北,迁其民,建城居之。明年,伐女直,俘数百户实焉。天元年,增修东城,制度颇壮丽。十三年,太祖於城东金铃冈受尊号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天显元年,崩于东楼。太宗升节度。隶彰愍宫,兵事属北路女直兵马司。刺史州一,未详。统县一:龙化县。太祖东伐女直,南掠燕、蓟,所俘建城置邑。户一千
    降圣州,开国军,下,刺史。本大部落东楼之地。太祖春月行帐多驻此

壕州。国舅宰相南征,俘掠汉民,居辽东西安平县故地。在显州东北二百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二十里。户六千。壕州(今彰武县四堡子乡小南洼古城址)
    原州。本辽东北安平县地。显州东北三百里。国舅金德俘掠汉民建城。西北至上京八百里。户五百。法库县包家屯乡南土城子村古城址,即为辽代头下州中的原州。
    福州。国舅萧宁建。南征俘掠汉民,居北安平县故地。在原州北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八十里。户三百。福州已考出,为今法库县包家屯乡三合城村古城址,恰在二台子北五十里,也即福州西南距北镇(辽显州)三百里,两座城址方位、距均与《辽史•地理志》相合。

以上史料说明:

1.这些州城都在辽东郡西安平、北安平的地望上,祖州是在这个地望的上“西楼”之地。本辽右八(右大)部世没里地仪坤州也是契丹右大部地。龙化州是“东楼”之地。降圣州,开国军,下,刺史。本大部落东楼之地。太祖春月行帐多驻此。春捺钵:曰鸭子河泺。在长春州东北三十五里,四面皆沙埚,多榆柳杏林。因此辽代降圣州在今吉林省长岭县范围之内。

2.从已知的辽代古城址在辽史中的距离“上京”的距离都不正确。如: 懿州,在显州东北二百里,西北至上京八百里。实际距离;610唐里。相差;192唐里。距离显州的里程准确。其他如;横州、福、成、徽、鳯、宜、渭、丰、顺、预、原等州的距离都有差错。

3.综合以上观点:辽代中心地带是以潢水北南流向河段、木叶山、辽河上游北南河段流向为中心线。在这个中心线以东,是辽代早期“京城”东楼龙化州辖地。自北向南排列的各个州是:仪坤州、降圣州、信州、韩州、通州(龙州)、龙化州、黄龙府(辽早期)、咸州、同州。就是今吉林省通榆县、乾安县、长岭县、双辽市、梨树县、辽宁省昌图县、开原市这个区域。

在这个中心线以西,是辽代早期“祖州”西楼辖地。在潢水北南流向河段、木叶山、辽河上游北南流向河段以西,自北向南排列的各个州是:永州、辽上京临潢府、庆州、安州、祺州、祖州、怀州。还包括壕州、原州、福州等诸多头下军州。就是现今内蒙古科左中旗、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左后旗、吉林省双辽市、辽宁省康平、法库市、彰武县这个区域。无论是辽河以东的东楼龙化州辖地,还是辽河以西的西楼祖州辖地。都是汉辽东郡西安平,新莽时期北安平的地域范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