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上京临潢府通考(三)

(2018-02-05 09:15:00)
分类: 辽史研究

四、辽上京临潢府与辽河、木叶山、永州

    (一)永州、上京、木叶山的地理方位

《辽史》卷十本纪第十·圣宗耶律隆绪一》记载:辛未,次永州,祭王子药师奴墓。乙亥,诏近臣议皇太后上尊号册礼,枢密使韩德度以汉太后临朝故事草定上之。丙子,以青牛白马祭天地。戊寅,幸木叶山。

   这条史料说明:永州、上京、木叶山之间的地理方位关系在永州,上京临潢府,木叶山三地之间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7天内完成的,三地之间距离很近,在同一地望之上。能提供这类佐证的史料,辽、金史中还有很多,故在此不赘述,明公自鉴。

    (二)辽上京临潢府与木叶山、辽河

《辽史》卷四十九志第十八·礼志一·吉仪记载:祭山仪:“设天神、地祗位于木叶山,东乡;中立君树,前植群树,以像朝班;又偶植二树,以为神门。皇帝、皇后至,夷离毕具礼仪。牲用赭白马、玄牛、赤白羊,皆牡。

太宗幸幽州大悲阁,迁白衣观音像,建庙木叶山,尊为家神。於拜山仪过树之后,增「诣菩萨堂仪」一节,然后拜神,非胡剌可汗之故也。兴宗先有事于菩萨堂及木叶山辽河神,然后行拜山仪,冠服、节文多所变更,后因以为常。神主树木,悬牲告办,班位奠祝,致嘏(gǔ)饮福,往往暗合于礼。天理人情,放诸四海而准,信矣夫。兴宗更制,不能正以经术,无以大过於昔,故不载”。

这条史料说明:木叶山是阻挡潢、土二河汇流成为辽河的地方,她坐落于上京临潢府附近,是契丹人心目中的神圣之山,称天梯山。契丹人“迁白衣观音像,建庙木叶山,尊为家神。”在此祭祀天、地、供奉神灵与先祖。同时这里也是祭祀辽河神的地方。木叶山在辽河起源的地方。同时也证明辽上京临潢府也在辽河起源的地方,且在潢水之东、土河之北、辽河西北这个地理方位。 

(三)明史记载木叶山在辽河岸边

明史卷四十一志第十七·地理二》记载:广宁中屯卫元锦州,属大宁路。 洪武初,州废。二十四年九月置卫。 东有木叶山。东南距都司六百里。广宁左屯卫洪武二十四年九月置於辽河西,后徙广宁中屯卫城

这条史料明确了广宁中屯卫辖区的周边四至。明代木叶山在广宁中屯卫辖区最东境,而广宁中屯卫的东境至辽河。据此木叶山在辽河岸边。

     (四)辽上京临潢府在辽河上游西岸

金史卷一百三十三 列传第七十一·叛臣·耶律余睹传》记载:“太祖已取临潢府,赐诏余睹曰:汝将兵在东路,前后战未尝不败。今闻汝收合散亡,以拒我师。朕已于今月十五日克上京,今将往取辽主矣。汝若治兵一决胜负,可指地期日相报。若知不敌,当率众来降,无贻后悔。及太祖班师,阇母等还至辽河,方渡,余睹来袭,完颜背答、乌塔等殿,力战却之,获甲马五百匹。

这条史料说明:金军是自辽河以东渡过辽河攻占辽上京临潢府,回师时阇母等还至辽河,方渡,余睹来袭,”在辽河以西被耶律余睹追袭,说明辽上京临潢府在辽河西岸。辽代的辽河是潢、土二河于木叶山下汇流以后,形成北南流向的河流。木叶山就是今吉林省双辽市城北的勃勃图山。辽代也称为天梯山。(详情见《《辽史》中的契丹圣山——木叶山通考》)

(五)辽上京临潢府与沈州

金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记载:三月甲辰,上谓群臣曰:“辽人屡败,遣使求成,惟饰虚辞,以为缓师之计,当议进讨。其令咸州路统军司治军旅、修器械,具数以闻。”辛酉,诏咸州路都统司曰:“朕以辽国和议无成,将以四月二十五日进师。”令斜葛留兵一千镇守,阇母以余兵来会于浑河。辽习泥烈以国书来。
    四月乙未,上自将伐辽。以辽使习泥烈、宋使赵良嗣等从行。
  五月甲辰,次浑河西,使宗雄先趋上京,遣降者马乙持诏谕城中。壬子,至上京,诏官民曰:辽主失道,上下同怨。朕兴兵以来,所过城邑负固不服者即攻拔之,降者抚恤之,汝等必闻之矣。今尔国和好之事,反覆见欺,朕不欲天下生灵久罹涂炭,遂决策进讨。比遣宗雄等相继招谕,尚不听从。今若攻之,则城破矣!重以吊伐之义,不欲残民,故开示明诏,谕以祸福,其审图之。上京人恃御备储蓄为固守计。甲寅,亟命进攻。上谓习泥烈、赵良嗣等曰:汝可观吾用兵,以卜去就。上亲临城,督将士诸军鼓噪而进。自旦及巳,阇母以麾下先登,克其外城,留守挞不野以城降。赵良嗣等奉觞为寿,皆称万岁。是日,赦上京官民。诏谕辽副统余睹。壬戌,次沃黑河。宗干率群臣谏曰:地远时暑,军马罢乏,若深入敌境,粮馈乏绝,恐有后艰。上从之,乃班师,命分兵攻庆州。余睹袭阇母于辽河,完颜背答、乌塔等战却之,完颜特虎死焉。

这条史料说明:辽上京临潢府距离浑河西即沈州(今沈阳市)很近,1120年金太祖会师浑河以西(沈阳西、新民南),兵发上京临潢府,8天行程,第9天“自旦及巳,阇母以麾下先登,克其外城,留守挞不野以城降”。旦时表示早上巳时9点11点。仅用一上午的时间就攻克辽上京临潢府。这与《辽史》中记载:辽上京临潢府有外城——郛郭城高二丈,不设敌楼”的记载是一致的。古代行军正常速度每天45唐里至50唐里。8天的陆路行程证明:辽上京临潢府距离沈州400唐里至440唐里,即180公里至200公里范围之内,方位是在沈州以北靠近辽河的地方。“乃班……余睹袭阇母于辽河,完颜背答、乌塔等战却之,完颜特虎死焉”。金军从辽上京临潢府撤兵回师的过程中,在辽河西岸遭到辽军耶律余睹的追击。1120年之前辽河以东都已被金人攻占。这说明辽上京临潢府地处辽河上游,距离辽河很近,而且在辽河以西。辽河在辽、金时期与今天一样,是从吉林省双辽市以下称辽河。

如果内蒙古巴林左旗的“波罗城”是辽上京临潢府的话,从沈阳到“波罗城”的直线距离400公里,合880唐里。按8天时间,每天至少行军110唐里,即50公里。此线路斜穿科尔沁沙地,全部都是沙漠、河流、湖泊、湿地,自古没有可以通行的道路。今天也不能人工徒步穿越。此线路是沙漠探险和自驾游的线路。按当时的实际情况,从沈州到“波罗城”有两条行军路线可以选择:

南线:沈阳—黑山—清河门—北票——翁牛特旗—林东。全程510公里,1123唐里,行军8天,每天140唐里。此线路沿努鲁儿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西行至翁牛特旗,由此北折至巴林左旗。这是最佳线路。合理行军日程最少需要1123唐里/50唐里=22.46天。

北线;沈阳—法库—康平—双辽—科左中旗—舍伯吐—开鲁北小街基—阿旗绍根—天山口—巴林左旗。全程560公里,1233唐里,行军8天,每天155唐里。此线路沿辽河河谷东岸北行,至科左中旗北部西北折,沿兴安岭中部东南二级台地西北向行进至巴林左旗。此线路涉新开河、乌力吉木仁河泛区,不适合大队人马行军作战。按这条线路行军,合理行军日程最少需要1233唐里/50唐里=24.66天。因此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临潢府”的地理位置与史料记载存在矛盾。需要认真考辩。

(六)辽上京临潢府与中会川

1.《圣宗钦哀皇后哀册》清宁四年。维清宁三年岁次丁酉十二月癸卯朔二十七日己巳。大行太皇太后崩于中会川行宫之寿安殿。旋殡于庆州北别殿之西阶。粤明年夏五月四日癸酉,将迁祔于永庆陵。礼也

2.《辽史》卷十八《本纪第十八·兴宗耶律宗真一》记载:重熙三年……冬十月己未,驻跸中会川

这条史料说明;中会川是辽代捺钵的地方。

3.《辽史》卷十九本纪第十九·兴宗二》记载:冬十月丁酉,驻跸中会川。己亥,北院枢密使萧孝穆薨,追赠大丞相、晋国王。庚子,诏诸路上重囚,遣官详谳。辛亥,叁知政事韩绍芳为广德军节度使,三司使刘六符长宁军节度使。壬子,以夏人侵项,遣延昌宫使高家奴让之。甲子,北府宰相萧惠为北院枢密使,豳bīn王遂哥为惕隐,惕隐敌鲁古封漆水郡王、西北路招讨使,枢密副使萧阿剌同知北院宣徽事。出飞龙厩马,分赐群臣。

“十一月丁丑,追封楚王萧孝忠为楚国王。丁亥,以上京岁俭,复其民租税。癸巳,朝皇太后。
  “十二月戊申,改政事省为中书省”。

这几条史料说明:中会川就在辽代上京临潢府附近,辽兴宗经常在这里处理政务。

    4.《辽史》卷二十本纪第二十·兴宗三》记载:冬十月庚午,还上京。辛未,夏国王李谅祚母遣使乞依旧称藩。使还,诏谕别遣信臣诣阙,当徐思之。壬申,释临潢府役徒。甲戌,如中会川。

这条史料说明:辽上京临潢府距离辽代的中会川,只有1天至2天的路陆行程。辽代的中会川就在今吉林省双辽市以南辽河最上游,由白马山阻挡辽河南行水流形成的河心洲。

    5.《辽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道宗耶律洪基一》:(清宁二年)冬十月丙子,如中会川

这条史料说明;中会川是辽代捺钵的地方。

以上史料都证明:辽帝在冬十月去中会川。中会川是辽代冬捺钵的地方。中会川在辽河上游,距离木叶山很近。

6.《辽史》卷十九本纪第十九·兴宗二》记载:秋七月戊申,驻跸中会川……冬十月甲子,望祀木叶山。

史料说明:辽上京临潢府距离中会川很近,在中会川能遥见木叶山,木叶山和辽上京临潢府的陆路行程1天左右。

7.辽上京临潢府与潢河、木叶山、鹤谷

《辽史》卷六本纪第六·穆宗耶律璟上》记载:六月甲午,祠木叶山及潢河。

《辽史》卷八本纪第八·景宗耶律贤上》记载:应历十九年(公元959年)“十一月甲辰朔,行柴册礼,祠木叶山,驻跸鹤谷。乙巳,萧思温封魏王,北院大王屋质加于越。”

这两条史料说明:从辽上京临潢府出发,当天就可以祠木叶山及潢河”,木叶山距离辽上京临潢府很近,只有1天陆路距离。当天在木叶山行柴册礼,晚上驻跸鹤谷,说明木叶山下就是鹤谷。从木叶山与辽上京临潢府的距离可以推定,辽代的鹤谷距离辽上京临潢府很近,就在辽上京临潢府周边。

辽代的鹤谷:是潢水与土河使二水汇流之后,形成的河谷湿地与浅泛潴溜湖,它的下泄河道就是辽河。鹤谷湿地总面积大约50平方公里,周边27公里至28公里,湿地中心点坐标:123.5008°,43.5689°,湿地中心地带在木叶山西北21°,4.5公里。鹤谷湿地在今东玛拉沁古城遗址东南245°,15公里。鹤谷湿地的基本地貌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前没有明显改变。现今虽然湿地大面积消失,但是地理地貌依旧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辽上京临潢府通考(三)

附图5 辽代木叶山、鹤谷区域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