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严靠谁给?

(2010-06-03 14:17:47)
标签:

杂谈

  我们最近的社会说幸福说尊严,是个好的话题。但是读的多了,不外两种调调,意思是说,尊严是要肚皮饱了以后再考虑。要么就是尊严还是政府给吧。青天大老爷,涨工资,打豪绅。我们就有尊严了。

   很难说,对或者不对?尊严在中国的词典里是一个意思,在人的心里那又是一个意思。看《光阴的故事》有一段小插曲很有意思。某个角色夫妻开面店,说自己一辈子点头哈腰。儿子要好好读书,以后有出息的话,所有人都要对他们点头哈腰。人生就满足了。尊严这个词,在华人世界是这么一回事。有地位,有权利,然后让人臣服,哪怕是心里的。否则就是被欺负被打压。尊严这个词代表了两级化的分隔,有权有势有尊严,无权无势无尊严。而且权钱来自“庙堂”。所以尊严属于官威。公民社会,是个词。却不在根基上发芽。尤其是那些善于一切归结为D,为ZF的,更是认为,个人尊严建立需要推翻某些现况,打倒他人就有了尊严。我们很少去反思,社会是什么构成的。尊严这样的东西是政府意志还是一纸指令,或者还是我们自己骨子里就消灭了尊严的土壤。只有贵贱,断无尊严?认为尊严被权势掠夺,但如果要解决之道,恐怕他们的方案就是换位而已。所谓,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好了,尊严了。

   今天看了薛先生一篇2004年发布的小文,在我看来,需要借鉴。他描写了一个小老百姓在美国的一天。是退休的一天。让我们看看什么是有尊严的社会,这个尊严到底是政府给的,还是民众自己天赋的。原文如下:

  我从纽黑文乘火车南下去康州和纽约州交界的一个小镇,上车后才临时变了主意,决定先去纽约市,因此应该比预计的要再往前坐几站。我找到乘务员,说我行程有变,希望补一下票,他看看我说:“你回去吧。就当我没有看见。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明天就退休了,这几块钱,算我给你的礼物了。”我一听大喜过望,连声称谢。

  不过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心里很不是滋味。人家免了我的票,我自然该高兴。可人家干了一辈子,明天就退休。生老病死、上班、结婚、退休,这样的转折点在人的一生中能有几个?这当然比我这几块钱要重要一百倍也不止。可是,我光是高高兴兴地谢人家免票,对人家退休的事情一句话也没有讲,实在太自我中心、太没有人味儿了。这样越想越不安,于是巴不得他马上再走过来,找机会和他聊几句。可左顾右看,不见他的踪影。美国的列车上乘务员本来就很少,今天又是假日,旅客稀疏,他是我看到的唯一一个乘务员,大概整个班次都得他照顾,走回到我的车厢怕是不容易。

  心里觉得对不住人家,人由找不到,就好象借了笔贷款,不能按时还,利息越滚越大,我心里的歉疚感也就越来越重。但快到纽约时,广播里突然播送一个通告,说某某某乘务员,在服务了35年后,明天退休,今天是他最后一天。声音未落,全体乘客不约而同地鼓其掌来。我跟着猛拍了一阵手,心里好受多了。

  再过一会儿,这个乘务员在到终点前清点车厢,一路走过来。乘客们又开始一片掌声,纷纷上前跟他握手。我自然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双手伸过去。后面几个小伙子,干脆上去跟他拥抱。一时间,这个辛苦一辈子的小小乘务员,在素不相识的乘客中,竟仿佛成了一个NBA的球星、公众的偶像。

  车终于到了站,我脑子里还萦绕着刚才的场面,顺着人群走向出口。不知为什么,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希望能和这个退休的乘务员一起走出站台。往身后看看,人实在太多,找不到他的影子。还是赶紧办事去吧。我加快了脚步。

  但在站台出口,看见许多身穿铁路制服的人等在那里,觉得有些不寻常,脚步不自觉地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这群人掌声雷动,还有人大声喝采、尖叫。我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回过头去:果不其然,那个乘务员的身影从人群中显现出来,黑黝黝的皮肤放着光,一缕憨厚的微笑,从白白的胡子中流淌出来。

  我眼圈湿润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能看到中国的老百姓这样退休!

   尊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尊重他人,是需要政府或者外在力量来赋予的吗?一个普通的退休售票员获得的掌声难道不是最佳的说明?(想起了春节期间帮客户上车而被处罚的售票员)。我们这个重功利的社会,尊严这个词很奢侈。职场上无善意,官场无真言,人和人对立,谁可以解开这个结?一点小事就恶语相向,怨气积聚,为平凡普通的劳动感恩?说感谢?尊严没有实惠,所以都等着他人给,像赚进腰包的钱,只进不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