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倒逼投资

标签:
财经 |
分类: 惟金融观 |
经济危机将使通胀飙升
……陈宏杰博客
持续多年的信贷扩张造成大规模的泡沫(尤其在地产和金融部门),金融危机从策源地美国已蔓延至全球。债券之王Bill Gross说:“过渡运用金融杠杆,缺乏控制,过于放纵,资本推动型的繁荣,太少的常识……市场一旦开始下跌就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财务专家”一直建议投资群要长期持有,这对于非常年轻的投资者应不失为一个永恒的值得借鉴的提示,这一观点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在资产价格高起时,问题随之产生,如果投资人并不年轻,凯恩斯“长久而言,人人必死”可能成为当头棒喝。牛市和熊市的长周期可能持久甚至超过廿年,比如:道指1929年峰值直到1953年(24年后)才被刷新;道指1968年峰值直到1982年(14年后)才被刷新;日经指数于1989年44000一路下跌13年,跌幅80%。
(陈宏杰博客
地产是唯一不可直接国际贸易的商品,虚拟化程度越发达,经济支柱作用就越强,房价一旦下降,经济将恶化,因没有另一个产业可以替代地产行业(金融也许可以,但不可能脱离地产单独存在),为了解决眼前的流动性问题,数以亿计的货币不停印发,信贷危机反促使衍生品扩大,越来越多的政府救助和救市计划。最糟的是,新涌入的资金,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对长期发展未必有利。
过去几个月里各央行一直在增加货币供应量,这场危机使得全球同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宽松型货币政策已经让实际利率低于通胀水平,滞胀倒逼投资。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通胀时央行货币供应量增速往往会超过GDP增长率。多年来,各国央行也正是这样在做。事实上,全球货币供应的大规模扩张已使全球货币全部贬值。供应和需求的自然法则是无法避免的,如果有太多的货币去兑换太少的货物,这些货物价格必然要上升,通胀率高起,购买力衰减,侵蚀财富。按照一揽子商品平价计算,真实的通胀商品大概接近年化14%,远高于官方统计的3~4%。老陈父母革命一辈子,70年代月薪30几大元,现在退休金3000,年化14%!89年杭州出现第一批商业化房产,当时大约800多元一平方,现在主城区房价不低于15000,年化14%!这与约翰·威廉斯统计的数据不谋而合(见图)。美联储最近宣布,他们将开始回购有担保和无担保的商业票据(商业银行短期贷款业务)。这是历史性的第一次,即使在艰难的29年大萧条也没有发生过。政府加剧赤字接近1万亿美元将最终触发恶性通胀。然后还有利息开支,政府必须支付所有借款的成本。据估计,美国每年大约要支出640亿美元利息,且还在上升。钱从哪里来?美国税率已经很高(大约是中国的两三倍),作为普通居民已经承受家庭收入急剧下降和股票大幅贬值,再抬高税率是不可能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发行更多国债,如果不能出售给投资者,将只能印钞度日。巴爷说通胀的破坏性远远超过任何一种税赋,其实通胀好比隐性税赋,夸大了当前的债务,压缩了未来的债权,对于最大的债权国家——中国非常不利。
(陈宏杰博客
如果美国走向轻度或严重衰退,比较一致看法是全球经济将放缓,失业率会上升。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将开始成为“新”问题。此外,由于石油减产以及来自金砖四国的需求增长,石油价格将恢复增长。由于石油是大多数工业品的原料,直接影响到农业、矿业和运输业,油价上涨将导致大部分商品价格上扬。伴随货币购买力下降,失业率上升,物价却上涨,真是糟糕的组合。貌似70年代式的滞胀重临人间,但由于此前通胀数据已经刻意低估了很多年,货币供应量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未来这一次恶性通胀将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强烈。自1971年以来,央行已经有能力不受约束的创造货币,他们正在利用此一优势。美国M3增长了约16%,印度为20%,中国16%,俄罗斯31%,巴西32%。津巴布韦综合症席卷全球,《马约》在哪里?!各国政府将尽一切力量来摆脱银行体系的困境,避免通货紧缩发生。70年代通胀成为解决30年代通缩的良药,凯恩斯主义再一次风行。考虑到实际通胀率与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固定收益率的投资是不安全的,实际上只固定了购买力的耗散程度。债券收益率4%,通胀率为13%,投资者实际损失了9%的购买力。宁要不稳定的盈利,不要确定的亏损,放弃债券,转投股票。
(陈宏杰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