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树的语言(点评:华海)

(2010-05-13 12:14:20)
标签:

诗歌评论

树的语言

华海

树说

杂谈

树的语言

□华  

                      

   树会说话吗?即使树会说话,我们人能听懂吗?然而总有与自然通灵的人,往往是叫诗人的那些人,他们懂得树的语言,懂得自然界众多生命的语言,并用自己的嘴巴把这些语言讲述出来。

    小米就是在替树说话。树看似被动固执,风让它说,逼迫它说,但它始终“不张开自己的嘴”。但小米却听到了树的另一种语言,它是用叶子说的,用花朵说的,“用或酸或甜的果实”说的,而且是用“一直站着”的姿态说的,这便是用树的生命,用树的一生在说着静穆中的话语。树说不出的话,是不可言说的话。“道可道,非常道”,自然中的大道,近乎于“无名”。天地万物之间,生命之气沛然流转,即便是一棵树,生命的冲动也潜涌于宁静之中,所以说,“生”即自然的根本之道和最真的本相。“合天地之德”,那是人的生态责任,而倾听自然的诗人,他们的语言不仅合乎自然,而且是在为自然万物“立心”,代草木鸟兽立言。

    再看诗人笔下的树,从本质上,它更接近于“大地”的精神。它忍辱负重,隐忍无言,只沉浸于自己的“生命”里,犹如那些大地上默默活着的女性。马克斯·舍勒(德国现代哲学家)认为“女人是更契合大地、更为植物性的生物,一切体验都更为统一,比男人更受本能、感觉和爱情左右……是阻止文明和文化大车朝单纯理性的和单纯‘进步’的目标奔驰的永恒制动力。”舍勒是从终结意义上肯定女人和自然对“无节制现实”表现出的“一种近乎奇迹的安宁和恒定”,并肯定那共同的“安宁、娴静”,在“男人历史动荡不安的戏剧面前”所固持的“那些伟大而平凡的基础”。显然,这样的观点有助于我们在新的思想视野中解读这首诗的内在意涵。

    毋庸讳言,人是能够“许诺”的动物,也是唯一能“超越自己”的生物,而这助长了人类“控制自然”的雄心,尤其是工业化时代的“铁血力量”更把这种强力意志推到了极至。这首小诗中的“风”就是这种强力意志的影子,它强迫树说话,事实上也就剥夺了它自由说话的权利,但树只以隐忍的无言,以生命内在的柔韧力量完成生命的循环,并坚守作为一种生命存在的本质真实。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看来,树所依存的自然的大地犹如女性,既是生命的母体,也是男性社会所占有和施暴的对象,同时又具有拯救和制动的柔韧力量,可以说,这是透视现代文明痼疾的一个新视角,并能由此获得精神动力的泉源。

    无疑,诗人小米是一位自然“通灵者”,生态诗人们大多也是这样的自然神性的体验者。他们“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倾听着天地时序中叶子、花朵、果实的语言,体验着不可言说的“自然之道”,于是“世界本源的实体理念就通过这样一种经常增长着的精神和内驱力的相互渗透而成为现实。”(舍勒语)这些诗人自身也就成了“原生的自然”中的人,并带来自然救赎的信心和福音。

 

附原诗

树说

 

  

 

风摇着树  晃着树  风让树说点什么

树只是摇着  晃着

树不张开它自己的嘴

 

树其实一直在说

用叶子说过的话  树又用

花朵说了一次

树用或酸或甜的果实再说了一次

树已经没什么说的了

它就那么站着

用自己的裸体面对着逼迫它的风

 

即使有什么说的

树也不想说了

一直站着

是树对风的  最好的说法

                 2005年6月27日

 

注:诗歌作品原载《诗潮》2006年9-10月号《诗选刊》2007年1期选载,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年中国诗歌精选》,花城出版社《现代诗300首注》点评本诗。

 

本文选自《生态诗境》,华海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