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峰峰矿区水浴寺石窟
2018年3月17日周六,当天休息,于是开车跟着老婆陪着老父亲去邯郸峰峰矿区游览了一圈,主要游览了水浴寺石窟、皇姑庵石窟、大社镇的何家大院和苍龙山石窟四个景点。我们早上7时从家中出发的,首站峰峰水浴寺石窟,到达时间是9:06。水浴寺石窟就在下幅照片中的庙宇内。
水浴寺石窟位于峰峰矿区大社镇西南三公里处,隔凤凰台和天宫峰与北响堂寺东西相峙,因其规模比南、北响堂寺小,又叫小响堂。1982年7月水浴寺石窟被评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名单。
水浴寺山门。
水浴寺内的场景。
水浴寺内的一块古碑,倾斜的已经摇摇欲坠了。

《重修磁州武安县古刹水浴寺碑记》。

古碑上刻着“隆庆三年岁次辛未夏”的字样。经网上查询得知:隆庆(公元1567年-1572年)是明穆宗朱载垕的年号,明朝使用隆庆这个年号一共6年,隆庆三年就是1569年。
下幅照片就是水浴寺石窟所在的院落,已经有几位香客在此准备上香了,就是拿钥匙的人迟迟没有来开门。
来到水浴寺石窟的另一侧看看能否进入到院落中,看来是没有路,院落周围除了山体,就是围墙,墙上还都加着监控。从门口铁栏杆上倒是可以翻过去,不过咱的素质还是挺高的,还不至于走到这一步,不能这样做!
一时半会儿进不到水浴寺石窟所在的院落中,只能先去看看水浴寺山门前的两个经幢了!
据网上介绍,水浴寺原来的规模很大,在北宋初年发生了一场大火,把整个寺院化为乌有,后来重修时,各殿堂庙宇除按原来的规模建造外,还扩建了山门,在山门的两旁修建了两座造型别致的经幢,全部由青石雕刻而成,高11.5米,由三节组成,直径一米有余,经幢呈六面形,每面都刻有密密麻麻的经文,下为一米高的莲花底座,座上雕刻有体态逼真、潇洒飘逸的飞天和罗汉佛手的浮雕,历尽千年风雨,经文已模糊不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幢的上两节已不知去向,仅剩底座和下一节。
以下照片是东面的经幢。
水浴寺石窟的规模虽然比南北响堂寺小的多,名气也比不上南北响堂。但由于其开凿年代比南北响堂寺晚,随着开凿技术的逐渐成熟,雕刻技艺的提高,以及对佛教人物内心世界理解的不断升华,所以水浴寺石窟的石像和摩崖雕刻的精美程度,许多方面超过了南北响堂寺,这是许多专家学者的一致看法。
张元妃是第一任主持。她是北齐明威将军陆景的妻子,陆景籍贯司州邺城人,官居六品,可惜“不假天年,寿命不永,于武平四年二月十二日卒于邺城之所”(见西窟东壁铭刻文)。为了悼念亡夫,武平五年,张元妃削发为尼,在水浴寺出了家。由于她是将军的妻子,有一定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在她任主持期间,供养僧人有五位,除开凿石窟外,还广置田产,使水浴寺具有了一定规模。
第二任主持是妙用禅师。在他任主持期间,由于水浴寺的田产较多,进项也大,在他主持下,修建了庙宇殿堂,窟与庙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最初的水浴禅寺。他的灵塔在西石窟前十米处,全部用青石雕刻而成,宝顶已丢失,八角形仿木屋檐,其下为椭圆覆钵式塔身。上刻有密密麻麻的铭文,大部分已看不清楚,但“故庄严全妙用禅师灵”字迹虽历尽千年风雨,仍清晰可见。
唐宋时期,水浴寺的寺产规模很大,除附近的山岭树木外,仅田产土地就有一百多亩,寺僧众多,是当时鼓山以东最大最有影响的寺庙。
大约10:1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前往峰峰皇姑庵继续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