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林州慈源寺
2018年3月3日中午,我们游览完安阳县九龙山后,下山吃过午饭后,直接开车来到了林州慈源寺继续游览,到达时间是13:35左右。
下幅照片是慈源寺的全景图,照片来源于网络,在此谢谢作者。
慈源寺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横水镇马店村,该寺院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为我国非常罕见的一处融儒、道、佛三教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遗存。
在慈源寺三教堂院内有一个石碑,东面是重修慈源寺,是大明成化年间重修慈源寺的碑文记载,有彰德府林县东***里**马店,有一古刹
**慈源***,西面是宗派,下面有马店梁姓、方姓、苗姓等人名字,相关资料说明;(梁姓的均为马店、吴家井,东姚、县城及附近、石板岩、小店等林州各地梁姓以及山西长治,水冶、鹤壁、河南辉县,开封等地的梁姓二世和三世先祖名字,
始祖梁子龙有七个儿子,分别是: 二世梁斌、梁鉴、梁傲、梁智、梁荣、梁仓、梁暹(明朝重修慈源寺的石碑文记载有他们兄弟们的名字)。
二世梁智(董氏)有六个儿子;分别是三世:梁友、梁稳、梁代、梁深、梁福、梁才。(明朝重修慈源寺的石碑文记载有他们兄弟们的名字)。另外还有二世
梁斌、梁鉴、梁傲、梁智、梁荣、梁仓、梁暹兄弟们的儿子的名字。石碑时间太久了,有的名字不太清楚了,有待进一步考查。
慈源寺原来名气很小,只是林州市(安阳的一个县级市)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慈源寺后来变得非常有名气了,主要是由于在2005年修建安林高速(安阳到林州)的时候,由于当地地下有许多历史上形成的小煤窑采空区,正在建设的安林高速公路不得不从慈源寺中部穿过,于是就找到有关文物专家查看一下“县级文保”慈源寺的价值,是否直接拆除,文物专家到慈源寺现场一看:“好家伙!慈源寺还真不是一般的小寺庙,该庙建于唐代,是中国罕见的融佛、儒、道三教为一体的文物建筑群,现存十余座建筑,其中的大雄宝殿、文昌阁、三教堂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县保级别明显低了。”啥也别说了,赶紧想办法补救吧!于是就从2005年12月初开始至2006年6月3日下午5时18分,河南省文物管理局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历经5个月的时间,对慈源寺的大雄宝殿、文昌阁、三教堂等3座文物建筑进行了400米左右的整体移动,平安抵达目前的新址既定位置。
慈源寺于2006年6月被河南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源寺也创造了文物升格直接从县保跳跃过市保而升格成省保的先例。
当年,慈源寺内的大雄宝殿、三教殿、文昌阁3座主要建筑实施整体平移,其余10座建筑采取了解体组合的方式搬迁。这次搬迁平移工程在中国乃至世界古建筑整体移动方面取得了6个方面的突破:首次一次性整体移动3座古建筑;平移的文昌阁、大雄宝殿和三教堂均为平移建筑物中时代最早的古建筑;首例降坡移动,新旧址高差1.5米左右;3座古建筑共用一条移动轨道,轨道长达450米;古建筑移动距离400多米,所经地形多样,高度差达3米多;移动过程中建筑物转向达13次之多,中国罕见。
以下照片是慈源寺当年搬迁过程中的照片,来源于网络,在此谢谢作者。





慈源寺原寺院大致呈方形,坐北向南,分别由中院主建筑群和环绕外围的院落组成。其中院布局为唐宋时期较常见的廊院形式。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三教堂等四座主要建筑,东西侧各配有厢房。在中院前部,大雄宝殿的东南及西南位置,各有一座两层楼阁式建筑,估计应是原钟鼓二楼。中院与外院间由连廊分隔,外院由最南端的山门和四周围墙组成,内部还有厢房。
据网上介绍,在慈源寺西北处,有小型塔院与主院相呼应,院内依稀可辨有几座喇嘛塔,塔前有碑,上可辨“祖师塔”三字。通过对碑身的文字辨析,“慈源之图”碑刻于明弘治己酉年间(1489年)。该图所绘当是距今五百多年前的寺院布局。与今日寺院相比,慈源寺外围院落、钟鼓楼及塔院已经被毁,山门、大雄宝殿、三教堂及各厢房基本在明代原位,个别建筑有所增减和位移。历经五百年,整个寺院的核心部分仍保留着明代的格局特点。应该引起注意的是,现存位于前院天王殿东侧的文昌阁,在碑图中并没有找到踪影。文昌阁是供奉孔子的殿宇,代表了儒学思想的影响。现文昌阁为重层楼阁式建筑,从其特点分析,时代应稍晚。由此推断,明弘治年间的慈源寺里可能仅有佛道二教,在后来的文化融合中才逐渐加入儒教。
可惜我没有看到这个塔院和古碑。
以下照片是文昌阁,是慈源寺内整体搬迁的建筑之一。





以下照片是大雄宝殿,也是慈源寺内整体搬迁的建筑之一。


大雄宝殿前的“大清道光”年间的“重修慈源寺碑记”的古碑。


三教堂,也是慈源寺内整体搬迁的建筑之一。
慈源寺内三教堂前东侧的赑屃原来的头部是脱落的,后来修复到一起的。照片来源于网络,在此谢谢作者。

三教堂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教)、太上老君(道教)和孔子(儒教),是三教合一的殿宇,国内不多见!
三教堂的场景,从左往右依次供奉的是孔子(儒教)、释迦牟尼(佛教)和太上老君(道教)。
当年慈源寺在迁移施工过程中,还发现了一批造像和建筑构件等文物,时代自隋一直延续至清代。佛像造像为唐、宋时期遗物,其中较完整的3尊。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经幢为八面形,其中两面刻字,记述了制作经幢的原因,提到了“马店”、“西马店”等地名,而今慈源寺所在地仍作“马店村”,这为研究当地的历史沿革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文物工作者还发现了大量瓷片以及道士头像一尊,进一步证实了慈源寺三教合流的文化特征。专家认为,慈源寺出土的各类文物时代早,延续时间较长,造型优美,为研究慈源寺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洪洞老祖殿。


在三教堂前的一棵古树,年代不详,树上部是分成两叉的,不知是不是寓意着“慈源寺最早就是佛教和道教合一的寺院呢?”

大约14:05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回家,结束了一天的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