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2017-12-03 17:19:26)
标签:

邯郸

磁县

兰陵王墓

国保

旅游

分类: 河北旅游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2017年12月3日,周日,当天中午参加了一位亲友的婚礼后,下午无事可做,于是就开车和父亲一道来到邯郸磁县游玩了一圈,主要游览了磁县兰陵王墓、磁县孝静陵和安阳固岸墓地等景点。我们首先来到了磁县兰陵王墓,到达时间是14:40左右。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兰陵王墓是邯郸北朝墓群之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南5公里处,是北齐高欢(高欢墓在邯郸峰峰北响堂石窟内)之孙高肃的陵墓。1988年,兰陵王墓被列为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文物。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兰陵王墓的山门。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兰陵王墓冢高大,墓冢南侧建有一个碑亭。下幅照片是进入山门看到的兰陵王墓内的场景。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兰陵王,名叫高肃,字长恭,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史书中说他拥有柔美的容貌: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他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先后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因其面貌清秀,当两军交战时都要戴上一个凶恶的面具以震慑敌人。由于兰陵王战功显赫,因而招到当时的皇帝(其堂弟高纬)的忌恨,最终被赐死而埋葬在磁县。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由于兰陵王墓地宫未打开开放,因此以下介绍来自于网络。据网上介绍,兰陵王墓室是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前、中、后三个墓室组成,墓道路面上有彩绘的花草纹廓道地毯图案;墓道两壁画青龙、白虎以及由26人组成的仪卫行列,其中手执綮戟16名仪仗作肃立姿态,12人拥盾端坐,墓道后段的上沿,还有向南驰趋的方相、羽人、凤凰等图。甬道南口券门上的门墙上,中央部位画一只神态威武,振翅欲飞的朱雀,两旁画腾跃抓拿的方相氏,甬道两壁各画四名属吏与侍从。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中室置棺床,以放置兰陵王的“梓宫”即棺椁,“梓宫”的底部有防潮、防腐材料,以珍宝覆盖,其上加“七星板”,板上置席、褥,旁置衣物及珪、璋、璧、琥、璜等“六玉”。兰陵王身穿12套大敛之衣,头枕玉匣,口含玉贝,仰卧于褥上,面朝棺盖。盖内侧镶饰黄帛,帛上绘日、月、星辰及金乌、玉兔、龙、鹤等物。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地宫的后室设石床,其上放置衣冠、剑佩、千味食及死者生前的喜好之物。前室设有“宝帐”,帐内设神座,周围放置玉质的“宝绶”、“谥册”和“哀册”。另外在过洞两侧的耳室和甬道石门的前后,放置有大量珍贵的随葬明器。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兰陵王墓室四壁之上栏,画白虎,玄武等方位神,下栏画墓主人生前的内室生活景象。其中画面保存较完好,布局疏密有致的是墓室北壁壁画,通壁共画7位女子,居中者头戴峨冠,形态丰满,似为墓主夫人;两旁的6位侍女,体形清秀,分别张举着羽葆、团扇、华盖等仪式,或手捧杯盏等物,作侍奉执事的姿态。   
   纵观兰陵王墓全部壁画,除少量画面反映当时流行的驱鬼逐疫与向往升仙等迷信观念外,大部分是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着力表现墓主人的荣贵身份。壁画布局严谨,人物各具神态,显示出东魏壁画艺术的较强。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也就是公元420年到公元589年,是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北朝的末期,北魏被北齐和北周取代,北方主要的战争就发生在北齐和北周之间,历经数十年不止。公元564年的冬天,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守城部队已经弹尽粮绝,形势岌岌可危,如果洛阳陷落的话,将直接威胁到北齐政权的存在。北齐武成帝万分焦急,急诏全国各地的军队前去解洛阳之围。北齐全国各地的军马星夜兼程赶到洛阳城外,冲向将洛阳围成铁桶的北周军队。三军将士竭力拼杀突破了北周军队围城打援的第一道防线后,再也无力向前挺进了。眼看着北周攻城军队逐步地加强攻势,洛阳城的守军心里已经绝望了。如果北周军队攻下洛阳城,转回身再来对付北齐援军的话,北齐的援军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了。就在这危急的关头,北齐军队的一员将军,率领了五百士兵冲向千军万马的北周军队。这位将军身穿铠甲,手握利刃,在人群中格外醒目,然而最吸引人的是他的脸部,他的脸上带了一个面目狰狞的面具,看到叫人不寒而栗。这位将军骁勇异常,加上他脸上的狰狞面具给敌人心理上的震撼,北周的军队竟然拦不住他。他率领五百士兵在北周军队中杀出一条血路,冲到洛阳城下。此时的城内守军已成惊弓之鸟,疑心有诈,不敢贸然打开城门。他们要求这位将军摘下面具,亮出他的本来面目。将军答应了,当他摘下面具以后,城内的守军顿时欢声四起,因为这位戴面具的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北齐一代名将,兰陵王高肃。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因为兰陵王容貌出奇得俊美,像个美丽的女子,所以在战斗中往往会被敌人所轻视。于是兰陵王为了震慑住敌人,命人打造了面目狰狞的面具,以后每次出战,兰陵王都戴上这个面具。当守城的士兵们知道戴面具的将军是兰陵王以后,打开城门和兰陵王的军队一起杀向北周军队,北周军队大败。这一场大战被史称“邙山之战”。史书这样记载北周军队惨败的样子:“丢营弃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邙山之战”之战,高肃亲率五百精骑,冲入周军重围,直抵城下,与城内守军心协力夹攻,大败周军,解了洛阳之围。为歌颂兰陵王的战绩,将士们集体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史书《北齐书》是这样记录这件事情的:“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兰陵王入阵曲》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但是幸运的是,该曲后来流传到日本,深受人民的喜爱。1986年,邯郸市磁县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使其重归故里。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该曲问世后的1428年,在邯郸市马忠理组织下,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领的雅乐团在磁县兰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也算是“曲归故里”了。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兰陵王的相貌是不是“高富帅”,我们无法从历史的图片和画像中找到,但是史书中关于兰陵王美貌的记载也数不胜数,“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北史》)说他既美貌,歌唱又好;“才武而面美”(《旧唐书》)说他不但拥有美貌而且带兵打仗也非常在行,如此看来,兰陵王“白美类妇人”(《隋唐嘉话》)的特点名不虚传。
    兰陵王太美貌了,民间就流传着兰陵王戴面具打仗的传说,因为兰陵王不戴面具去打仗,生怕过于貌美无法威慑住敌方,而不能取得胜利。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以下是兰陵王墓南侧的碑亭。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碑亭上方一块石板上写着“兰陵王碑”,是光绪年间刻的。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兰陵王墓碑,封土已经高过赑屃背部1米多了。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兰陵王高肃碑,不仅介绍墓主一生的事迹,更体现着南北朝时贵族的思想观念,还是当时著名的书法精品。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邯郸】磁县兰陵王墓
    大约14:5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来到了磁县孝静陵继续游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