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馆陶驸马坟
2017年11月29日,是本家侄子结婚大喜之日,侄媳妇家是河北邯郸市馆陶县的,当天侄媳妇家40多口人来到安阳参加婚宴,随后中午吃过饭后,我开一辆轿车和一辆大巴车一道将他们送回到馆陶县。我到达馆陶的时间是16时多一点,于是我顺便游览一下馆陶县的驸马坟,到达驸马坟的时间是16:20左右。
之前听说过馆陶驸马坟,据网上介绍,当地正在建设驸马坟公园。
驸马坟在河北省馆陶县金凤市场南马固村西。相传,馆陶公主刘红福(也记作红夫)和驸马都尉韩光被合葬于这里。驸马坟上至今还散落着汉代绳纹砖,距今1900多年了,现在是邯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场没有文保碑。
驸马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是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后来成为皇帝女婿的代称。
这位驸马名叫韩光,刘红夫是汉光武帝刘秀第三女,母郭圣通,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40年),刘红夫封馆陶公主。公主下嫁韩光,和驸马都尉韩光经常来馆陶游玩,还在(今天馆陶县舍利堡)卫河西岸,筑起了一处方圆十余亩、高出地面两米的土台,在土台上建造了一座豪华秀美的望河楼,名为“黄花台”。
驸马韩光死于谋反。据记载,刘红福为给自己的儿子谋一个职位,找到皇帝,却遭到了拒绝,皇帝还把此事公诸于众。刘红福觉得皇帝使她丢了面子,深深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她把此事告诉丈夫后,韩光更是怒不可遏,他气愤地说:“若是原太子刘强做皇帝,绝不会这样做。看来皇帝与咱不是一个心。”由此,夫妻二人对皇帝产生了不满情绪,觉得这口气难以下咽,便找到了胞弟淮阳王刘延。他们积蓄兵力,伺机谋反。但事有不密,被人告发。皇帝对此案查明后,牵连者按刑律一概问斩,但念及刘延及刘红福也是自家骨肉,于是网开一面,从宽发落,让刘延改任只有两县的阜陵王,刘红福仍为馆陶公主。刘红福为驸马求情,未能获准。她悲痛欲绝,后悔莫及,想着如果这样苟且偷生,有何面目面对驸马韩光的亲属?有何面目面对死去的父母和馆陶的父老?韩光行刑之日,刘红福在家中自缢身亡。

当年,刘红福在死之前,曾请求皇兄把自己与驸马一起安葬在封地馆陶县,以求自己的灵魂可以和驸马一起登上黄花台,面临卫水,仰望陶山,祈求上天经常播撒雨露,滋润禾苗,使大地上的庄稼获得好收成,以造福于供养过自己的馆陶县黎民。经皇帝批准,馆陶公主刘红福和驸马都尉韩光被合葬于这里。
馆陶驸马坟旁的树。

目前馆陶驸马坟正在建设中。


道路上还雕刻有绘画。

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




汉代车马画像。



以下文章原载2004年出版的《馆陶古代历史考证·战事实录》。以下3张照片均是来源于网络,在此谢谢作者。
在馆陶县南马固村西的“驸马坟”,虽然年代久远,但保存比较完好,是目前馆陶县境内唯一一处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名胜古迹,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正因为如此,它引起了盗墓贼的注意。1992年春季的一天夜里,几个盗墓贼趁着夜深人静之机窜至“驸马坟”上,用专用工具从坟的顶部往下打孔,企图把坟内的文物盗走。他们虽然小心翼翼地钻孔,微弱的响声也被警惕性很高的南马固村村民听见。几位村民穿好衣服,顺着响声到村西一看,隐隐约约看见几个人影在“驸马坟”上晃动。他们意识到,这是坏人在盗墓,立即跑到县公安局报案。此时天色已亮,当公安人员到达现场时,盗墓贼已经离开了“驸马坟”,坟的顶部留下了四个很规则的钻孔。经公安人员现场侦查分析,认为盗墓贼并未觉察村民报案,一定会在今天夜间再来“驸马坟”作案。于是,当天晚上,公安人员分成几组在驸马坟四周蹲守。半夜时分,当三个盗墓贼走近“驸马坟”时,立即被抓获,搜出炸药、雷管等作案工具。据交待:他们经过几天的调查了解,于昨天晚上到“驸马坟”上用专用工具钻孔,发现坟中可能有文物,今天晚上带来炸药打算爆破,以便盗走文物。公安局按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了处理。“驸马坟”未受损失,几位村民受到公安局的表扬。
驸马坟”里的墓主人究竟是谁呢?为了揭开这一谜底,我查阅了有关历史资料,现将考证情况叙述如下:1936年版《馆陶县志》第二册第48页载:“驸马坟:城(今北馆陶)西南三十里,王马固(今南马固)西郊,有土阜,高约七尺,占地亩余。人游旷野,往往群登其上。相传为汉室驸马云。”此记载仅说明,相传墓主人是汉代时的驸马,未说明驸马的姓名。
既然是“驸马坟”,墓主人一定是一位驸马,这应当从两个方面来查寻:一是看馆陶古代历史上,出现过馆陶籍的驸马没有?经多方查找,未见一人。二是看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几位馆陶公主,她们的丈夫(即驸马)死后都埋葬在哪里?经查找,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四位皇帝的女儿被封为馆陶公主,即把馆陶作为她们的食邑。
下面逐个进行排查分析:
一是唐朝高祖李渊的第十七女被封为馆陶公主。1936年版《馆陶县志》第八册第40页载:“唐高祖第十七女为馆陶公主,适崔宣庆。高祖崩,葬献陵。诏子孙原陪葬者许之。公主与焉。”这一记载说明,唐高祖第十七女被封为馆陶公主,根据其父的遗诏,她和她的丈夫驸马崔宣庆,死后埋葬在其父的陵墓(献陵)旁。
二是西汉文帝刘恒的长女刘嫖被封为馆陶公主,下嫁堂邑侯陈午。据《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刘嫖死后,和她的丈夫驸马陈午及情夫董偃,合葬于其父刘恒的陵墓(霸陵)旁。
三是西汉宣帝刘询的女儿刘施施。1936年版《馆陶县志》第八册第40页载:“宣帝女(名施施)为馆陶公主,于定国之子于永尚之。”这一记载说明,馆陶公主刘施施下嫁于定国之子于永为妻。据《汉书》“于定国传”记载,于定国是东海郯人,即今山东郯城县人,在宣帝时任丞相。其子于永少时为纨绔子弟,自成为驸马后,在贤慧的妻子馆陶公主的劝导下,戒除了酗酒、游玩等不良习气,专心学习经书,掌握行政治国之道,进步很快,于三十岁晋升中郎将,后来官至御史大夫,参与朝政。《汉书》中没有记载馆陶公主刘施施和驸马于永死后葬于何处,但可以推论,一是可能陪葬在其父宣帝的陵墓旁,二是可能埋葬在于永的家乡山东郯城县,绝不会埋葬在馆陶。
四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三女儿刘红福。1999年版《馆陶县志》第809页载:“红福,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女,建武十五年(39)封馆陶公主,嫁于都尉韩光。后韩光坐于阜陵王刘延谋反,伏诛。”
《后汉书》“阜陵王传”记载:“阜陵王延,建武十五年(39)封淮阳公,十七年(41)进爵为王,二十八年(52)就国,三十年(54)以汝南之长平、西华、新阳、扶乐四县益淮阳国。延性骄奢,而遇下严烈。永平中,有人书告延与姬兄谢弇及姐馆陶公主婿驸马都尉韩光,招奸猾,作图谶,祠祭祝诅事,下案验,光、弇被杀,辞所连及死徒甚众。有司奏请诛延,显宗(明帝)以延罪薄,徙为阜陵王,食二县。”这一记载说明驸马韩光参与阜陵王谋反被杀,而且此案株连许多人也被杀死,而首犯刘延以“罪薄”未被诛杀,仅由淮阳王改为阜陵王,令邑由四县减少为两县,这是明帝刘庄对其异母弟刘延手下留情,以“罪薄”为由从轻处理。当然,明帝刘庄对其异母妹馆陶公主刘红福也会不予追究的。
驸马韩光被杀后埋葬在哪里呢?他是因犯谋反罪被杀,既不能埋葬于皇家陵园内,也不能埋葬在他的家乡,只能埋葬在馆陶公主的封地馆陶县境内。这是因为馆陶公主刘红福和驸马韩光感情很好,数次到馆陶视察,并在卫河西浒(今社里堡村东)建造了“黄花台”,把韩光埋葬在“黄花台”附近最合适。因此,可以推定,南马固村西“驸马坟”里的墓主人就是驸马韩光。这与1936年版《馆陶县志》所载“相传为汉室驸马”是一致的。那么,刘红福死后埋葬在哪里呢?我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留下遗嘱,自缢身亡,与韩光合葬于馆陶;二是把韩光安葬在馆陶,又过了若干年,她死后也葬在韩光墓内;三是把韩光安葬在馆陶,又过了若干年,她死后陪葬在其父陵墓旁。
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她的虚荣、要强的性格,以及她与韩光的深厚情感,我认为第一种可能性最大,所以在我写的《黄花台上梳盛装》(见我编著的《馆陶古代名胜·名人·名文》一书)一文中,对这一情节是这样描述的:
……明帝好尚刑名,尤其对叛逆案件更加严厉。将此案查明情况后,牵连数十人,按刑律一概问斩。但念及刘延及刘红福是自己的亲骨肉,网开一面,从轻发落,让刘延改任只有两县的阜陵王,刘红福仍为馆陶公主。红福几次找皇兄为驸马求情,都未被赦免,自己悲痛欲绝,后悔莫及,如果这样苟且偷生,有何面目面对驸马韩光及其亲属?有何面目面对死去的父母和馆陶的父老?想来想去,生不如死,于韩光行刑之日,刘红福在家中自缢身亡。
据传,公主在自尽前,对自己的归宿进行了认真思考:自己生长在皇家,由于娇惯、任性、骄横的性格,最后落到如此可悲的下场,辜负了父皇、皇后的殷切期望,死后不能安葬在自己父母的陵墓旁,即使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皇兄也不会批准。她决定与驸马一起安葬在自己的封地馆陶县,这样就和“馆陶公主”的名称相符合,死后自己的灵魂,也可以和驸马一同登上自己建筑的“黄花台”,面临卫水,背靠陶山,祈求上天经常播撒些雨露,滋润禾苗,使大地上的庄稼获得好收成,以造福于供养自己的馆陶县的黎民百姓……经汉明帝批准,把馆陶公主刘红福和驸马都尉韩光,合葬于馆陶县的“黄花台”的西侧,即现在的南马固村西的“驸马坟”。……
总之,我依据有关史料,采用逐个排查和逻辑推理的办法,论定南马固村西“驸马坟”的墓主人是驸马韩光,“驸马坟”是馆陶公主刘红福与驸马韩光的合葬墓。这一结论是否正确,有待进一步考证。
由于馆陶驸马坟公园正在建设中,不用多长时间就游览结束,于是直接开车回安阳,到达安阳家中的时间是18:20左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