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磁县孝静陵(天子冢)
2017年12月3日下午,我们游览完邯郸磁县兰陵王墓后,直接开车来到了磁县孝静陵,到达时间是15:05左右。由于当天雾霾严重,我的手机拍摄的照片质量不是太好,一看就是昏昏黄黄的。远处墓冢上通往墓顶的台阶就是著名的“水声台阶”,本博文中将做介绍。
孝静陵位于邯郸磁县内,又称“天子冢”,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陵墓。孝静陵现存50余米,直径120余米,方圆700亩,是北朝墓群中最高、最大之墓。陵墓原有城墙,现仅存残基。从残基看出,城墙由中、小河卵石加红土夯筑而成,宽3米多,北墙个别处残存0.8米,南北长1400余米,东西宽1140余米。
磁县孝静陵是北朝墓群中的其中一座,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末年,河北等地爆发农民起义,动摇了北魏的统治。以高欢为首的军事集团,趁机扩展势力,为北齐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公元532年占邺城,并在此附近打败掌握北魏大权的尔朱兆的军队。他拥立元侑为北魏皇帝,是为孝武帝,高欢被封为大丞相,是国家的实际掌权人。高欢在太原建立丞相府,遥控北魏政局。公元533年,孝武帝被逼出走。高欢另立11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实为傀儡,并迁都于邺(就是磁县附近)。高欢仍居晋阳纵览大局,此时形成东魏、西魏对立混战的局面。
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高欢死。后其子高洋即位,进一步控制东魏大权,武定八年(公元551年)高洋强迫东魏孝静帝禅位,高洋即皇帝位,国号齐,史称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2年)12月元善见被高洋鸠杀,时年28岁。
史载孝静帝能文能武,品行高洁,但免不了被杀的下场。次年三月二日,葬于邺西陵,即“天子冢”,也就是现在的磁县孝静陵。
原来的省保碑。
孝静陵墓上建有各种庙宇,其中墓顶上建有玉皇大殿。
沿着台阶上行。
胡爷殿。




四海龙王殿。


继续上行,就来到了墓顶部。


玉皇殿。




天子冢北侧的台阶是“水声台阶”,下幅照片是站在墓顶上俯瞰“水声台阶”的场景。

“水声台阶”的简介。

在天子冢北侧的109级水声台阶,要2个人以上才能玩!彼此离台阶很近也听不到,弄出响声的那个人自个也是听不到水声的,只有两人拉开距离,一个弄出响动,另一个才能听到水声,响声越大,水声越大。任何一个台级都行!
奇妙,少见! 人沿北坡台阶上下可听到清脆悦耳的“丁冬”水滴声,如在台阶上燃放鞭炮,水声更响。

有说法认为,墓底下是空的,人在上面行走,底下空洞声音反馈上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墓底下有水,人在上面行走,震动使地下的水的声音返上来。但此两种说法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不被认可。
河北工程大学一些专家教授数次亲临现场考察,发现水声之谜的奥秘在于建台阶的独特之处。水声台阶高23.9米,宽5米,109阶,与地面呈50度角。台阶为青砖白灰砌成,毛面,未抹平处理,形成等距而均匀的石灰凹槽,犹如琴键,因此形成多个均匀的声波反射和折射面。独特的建筑结构,构成了声波重复反射、折射的特殊环境,使台阶上的脚步声在传输过程中产生多种声波的合成,形成高频和声,遂使低频的脚步声深化为高频的水滴声。于是就出现了步步登台阶,水声丁冬响的音乐奇观。
经专家初步判断,普遍确认水声台阶主要是声音反射形成的,属于声音的一种物理现象。但是形成这种效果的因素非常复杂,有很多细节性的问题还有待探究。
“水声台阶”两旁栏墙上的部分绘画,是“龙”的形象,是皇权的象征,可惜是傀儡皇帝。
大约15:30左右,我们游览结束,直接开车前往磁县讲武城遗址继续游览,结果由于讲武城村中正在过会(就是赶集),车辆不好通过,于是放弃该景点,继续开车来到了安阳安丰乡固岸墓地继续游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