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刚需发烧恐慌买房房价房产 |
分类: 房地产 |
上周五女儿突然开始发烧,直到今日总算一切正常了,算算也一周没有发过博文了。听说这个世界变化的很快,二手房营业税细则出了,打击囤地的政策出了,就连二套房贷要调整也被谣了把言。
今日的北京青年报《广厦时代》标题写的很清楚:刚需退烧,买不起,买不到,买房主流人群“待(置)业”。其中提到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7.2%的城镇居民认为当前房价过高,难以接受,这一比例较上季度提高了2.1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升高。加上12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到“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等等。认为很多人在“发烧”和“恐慌”购房的情绪中逐渐清醒了,选择了“退场”。
且不说我做为中国的储户,就象“水价听证会”那样从无机会参加听证会,也从没听说身边有谁参加过,想想也知道无论这个调查是否真的存在,即使存在这样的调查报告有多大可利用价值也值得怀疑。而所谓的“发烧”和“恐慌”购房却连个调查报告都没有,有什么数据能支撑存在大量恐慌购房的说法呢,又能说明哪些正在购房或刚完成购房的人是属于这类人群呢,虽然我也在以前写的文章中指出过投资购房的人群比例在近一季度来比较高,但合理投资的人群是无可厚非的,其中有多少“恐慌”有谁能调查出来呢,还是说“大比例的恐慌购房人群”这个说法只是杜撰出来的而已。
《北京炒房客开始急切抛售》是我今日所看一文。业内人士分析:炒房者大量出逃,将打破目前市场价格支撑。文章写的很好,文者的思路一目了然。但有趣的是从文章开头到结尾都没有看到一点统计数据来说明炒房客在急切抛售,相反我到认为这个标题只是文者自己根据一些现象想当然的结论而已。调控措施、迪拜泡沫和租金回报率走低的确都是我们面对的,但投机者阵营发生分化就象股市多、空分歧一样,每个时间段都会发生,做对、做错的人都有,这些人不多都象个赌徒一样看涨看跌,今日抢着卖了,明日跌了他还会入场,难道说前几年因投资获益而出售房产的人都是傻瓜吗?但现今是否已经产生了大量出逃却根本无从说起。特别是要说明的一点,文者引用某知名地产网站的监测数据:“北京带有投资性质的购房已占六成左右,如果这些投资客甩货出逃,很有可能将击碎目前的价格支撑,楼市向上必将逐渐乏力”。在我看来这个说法丝毫没有道理,其中根本没有分出一手房和二手房购房者所占比例,因为购买一手房的业主基本要等1-2年的时间才能拿到房本进行上市交易,又怎么可能现阶段抛售呢?如果以前北京的炒房客购房比例不大的话,现在能在市场上抛售的房产数量却又不值得担忧了,或许我们还是为2年后担忧更好些?!还是请文者把话说明白了吧,要我说这才是“忽悠”。
至于在《刚需退烧》一文中一些专家认为:部分区域房价已透支了买房人的购买力和未来的增值空间。其实这个说法也有趣的很,这部分区域指的是哪部分区域?透支了哪些买房人的购买力,是那些想伸手摘月亮的人吗?至于未来增值空间的说法恐怕又是学股评吧,这是三流股评家都会用的方式,他即不说未来该有的价值高度,也不会告诉你该在什么阶段如何操作。有十年以上股龄的人都知道,经历2002-2006年的熊市调整,只有懂得波段操作的人才能赢利,上证A股998点时没人知道它是底,而回升到2245点时又有评论家站出来说这是头部不可逾越,但经历过2006-2007年牛市的人都知道,上攻至5000点时是几乎一气呵成的,而从6000点跌到1600点也几乎是一气呵成,有人说这就是挤出泡沫,我说你只是不负责任的说对了一半,虽然我们经历了金融危机,但当中国股市回升至3000点时,很多股票的价格都已超过了它们在6000点时的价位。因为什么?因为价值!不要把什么都归结于炒作,而当很多购房者把自己归属于炒房的心态中,自然就会受到那些不负责任的专家忽悠,而你应该问问他们:“你们所指的部分区域到底是哪,告诉我到底哪个区域能买,哪些区域不能买?”但要我说他们如果真的能回答,他们就不是“专家”了。
欲望使我们变成生活中的赌徒,总是奢求得到本不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就象美国超7成的彩票头奖赢家现今的生活比以前还差一样,在已获得的财富面前,总是去追求超出能力以外的“幸福”,但最终得到的是噩梦。
我们是时候放弃“贪婪”,接受自己只是社会海洋中一滴水的现实。现在真的疯狂吗,还仅仅是那些“忽悠”的疯狂?遏制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是利空吗,还是人为制造的空穴来风?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是坏事吗,还是一些人希望它成为梦魇?
想想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如果放弃那些超乎想象的欲望,放弃那些买低卖高的假想,理智的分析、合理的规划更能帮你达成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