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莲塘浮生》(208)福州女人从不叫丈夫为“先生”
(2022-05-03 22:51:50)
标签:
福州三坊七巷 |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208)
(微信读书上有机器人朗读的本书音频,欢迎收听)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二〇八,福州女人从不叫丈夫为“先生”
话说,1933年7月的一天,福州吉庇巷人为有肉绒店来了个女先生。
她是光禄坊道南小学的老师吴雅茹,是肉绒店老板林方正长子依平的级任老师,依平叫她“吴先生”。
级任老师现在叫班主任。
话说,“先生”这个词有很多意思。
本义是年龄比自己大的人。
这可以望文生义:比自己“先”“出生”的人。
由此外延,资格比自己高的人、身份比自己高的人、学识比自己高的人,都是“先生”,不分男女。
近代西风东渐,国人(我猜是男人)不由分说愣拿“先生”去对应英文的“Mister ”,作为对男子的尊称。
又不由分说,叫女子拿“先生”这个词介绍自己的丈夫:“这是我先生。”
非常大男子主义。
福州女人不。
福州女人说福州话的时候,从来不会对别人把自己的丈夫叫做“我先生”。
福州女人只会说“丈夫”:“伊是我丈夫”。
某些特定行业的从业者,福州人也用“先生”称呼他们:老师、医生。不分男女。
看命人、评话艺人,也叫“先生”。也是不分男女。
不过要加定语:看命先生、评话先生。
地道的福州人至今还是这样。
1933年7月的那天下午放学后,穿一袭蓝色旗袍的道南小学的女先生吴雅茹,由依平领着,走进了吉庇巷人为有肉绒店。
这是她第一次来人为有肉绒店家访。
不是她懒惰,只因为她这个学期的“季中(学期中)”刚刚接手依平这个班级,到7月份还不到3个月。
家庭访问作为小学老师的工作内容,应该是新式学校兴起之后的事。
人家斋(私塾)规模不大,一个老师带十几二十个学生,跟学生家长之间互动很频繁。
塾师上门访问或家长到访塾馆都很平常,不是个事。
新式学校不一样,学校大,学生多,老师跟学生家长不是很熟络,上门访问就会是一件事。
那时候,老师跟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方式有3种:老师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开家长会、老师上门做家庭访问,还有就是书面通信。
书面通信是叫学生当信使,老师写一封信叫学生带给其家长。
家长也会回信,也是叫自己孩子带去给老师。
但是,若遇到学生家长是文盲的,像依平老爸老妈那样的,这一招就不行。
开家长会一个学期就一两次,不能老开老开。
上门家访机动灵活,效果也比较好。
家访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和感情,因为学生会觉得自己受到老师重视。
那时候的家访还要解决新旧社会交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比如,新式学校早就不读经了,有些守旧的家长还在逼自己的孩子读经。
读过前面章节的读者朋友知道,生于1900年的俞平伯,4岁就被家长逼着读《大学》。
看官或质疑程老汉:俞平伯他是被逼着读经的吗?
程老汉没有考证过这事,只是想当然耳。
君不见,现在多少稚子,被其家长逼着读这读那啊!
孔融老师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也不完全是想当然。
俞平伯晚年时曾经说过自己4岁读经,全靠死记硬背,因为一句都不懂。
不被家长逼着,俞平伯会去读这些自己完全不懂的劳什子?
当然当然,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俞平伯是奇葩,生下来就酷爱背诵自己不懂的经书。
可是,就算俞平伯不是被逼迫读经,也不能排除别人家的孩子被逼迫读经。
这种现象当时很普遍。
程老汉有根据——
于潇、王凌超在论文《“以儿童为本位”:“民国”小学家访之考察》中这样说:“当时不少家庭守旧,做法经常与学校相悖,导致学校教育受阻。例如,家长不懂时势,强制儿童读经书,认为常识功课无关紧要;学校要破除迷信,但家长告知儿童有鬼神,甚至命令儿童参加念佛、吃素、焚香等活动;学校提倡儿童多运动、多游戏,而家长认为这些完全无益。这种分歧容易导致儿童无所适从,学校教育受阻。而通过家访,家校可以‘直接互相交换意见,共谋纠正的方法。’”
依平学校的先生来家访已经不是第一次。
依平是个优等生,这在他入学的上学期就表现出来了。
他上过幼儿园,在幼儿园受过3方面的训练。
一,认字。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有识字基础,认识一些字。比如,汉字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阿拉伯数字“1、2、3、4、5、6、7、8、9、10”……
二,自理能力。小孩的自理能力包括整理书包、笔盒,系鞋带之类。这方面,他的姐姐、以及家里负责照料他的尺哥(天尺)也是他的老师。
三,遵守规则。比如,排队、听口令。这方面,姐姐也好,尺哥也好,都帮不了他,全靠幼儿园训练。
依平的许多同学都没上过幼儿园,直接就从家门进了小学的校门,需要花一段时间来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和上课的拘束。
当然也不是只要上过幼儿园的到了小学必定优秀,毕竟幼儿园是玩过来的,小学就不是玩了,是真读书。
依平适应得很快。
比如考试,幼儿园的考试不仅很少,而且也不太当回事,幼儿园的成绩单就是闹着玩的。
所以,就算是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到了小学还意识不到小学的考试是玩真的,还像幼儿园那样东张西望,伸长脖子看邻桌同学的答案。
而依平就不同,他很认真很专注,听课、回答问题、考试,都这样。
但依平的缺点是不怎么照顾同学。
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家里是受照顾的不是照顾别人的。
一来父母姐姐都照顾他,还有尺哥照顾他。
而他从来不需要照顾谁。
他有个弟弟,依雄,但他从来都不需要照顾弟弟。
因为照顾他的父母姐姐还有尺哥,他们同样也会照顾弟弟,用不着依平照顾。
有一天,做课堂作业的时候,依平埋头写作业呢,右边邻桌的同学想向他请教问题,轻声叫他名字,他不理人家。
那同学就推了推他的右手,他的右手正拿着石笔在石板上写字,这被推了一下,就在自己写好的字上划了一道杠。
依平很生气,就挥起右手把对方推他的左手拍了一下,对方当时就哭了。
那是在课堂上。
先生和其他同学全都被震惊,以为依平没事打了邻桌的同学。
就这样,先生第一次上门家访来了。
那次也是个女先生,姓刘。
小学教师是那时候职业女性中人数最多的群体,不过她们通常都在中低年级待着。
刘先生也是穿着一袭蓝色的旗袍,也是由依平领着走进人为有肉绒店。
刘先生不是来告状的,而是来交流的。
因为她很快就搞清楚了事实的真相。
那个被依平拍了一下的同学并没有诬告依平,他当时哭起来是因为觉得自己委屈,而不是觉得自己被欺负。
在刘先生的办公室里,在刘先生的引导下,两个小朋友互相对对方道了歉,从那以后成为好朋友。
刘先生好好表扬了两位小朋友。
但刘先生觉得,依平在照顾他人方面有所欠缺,需要家访了解情况。
从光禄坊道南小学到吉庇巷人为有肉绒店,就只有一百多米路,刘先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迅速了解了依平的家庭情况,并且对依平的家庭大为赞赏。
这让依平觉得很自豪。
这是依平一生里第一次有先生来家访。
也是他父母一生里第一次有学校的先生来家访。
那次家访,刘先生把依平好好表扬了一遍,说他学习好,成绩好,其他什么都没说。
她觉得,照顾他人方面,依平能在未来的学校生活里渐渐学会。
这是与人相处的艺术,需要在与人相处中学习。
刘先生走后,天尺问依平:“头先只隻依姨是汝先生?伓是先生娘?”刚才这个阿姨是你老师?不是老师的妻子?
天尺乡下小孩,从来没上过新式学堂,不知道新式学堂里早就有女老师。
依平回答说:“伊是我先生,伓是先生娘。”她是我老师,不是老师的妻子。
1933年7月份,吴雅茹老师上门家访又是为了什么呢?
【致本书读者“踏上九紫金山岭”】
“踏上九紫金山岭”留言问:“难道依平这次考砸了?期待明天的答案”。
依平没考砸,但吴先生吴雅茹也是因为考试的问题而上门家访。
具体什么问题呢?
本来计划今天这一章回答这个问题的,没想到,写着写着又写多了,本章已经没篇幅回答这个问题了,留到下一章吧。
敬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