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鹤麟
程鹤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84
  • 关注人气:38,6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莲塘浮生》(207)中国周休制始于福州马尾船政学堂

(2022-05-02 22:56:07)
标签:

福州

三坊七巷

做半段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浮生——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207)

(微信读书上有机器人朗读的本书音频,欢迎收听)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二〇七,中国周休制始于福州马尾船政学堂

 

转眼到了1933年的7月。

对于福州吉庇巷人为有肉绒店的老板和雇员来说,年年月月天天都是做肉绒卖肉绒这些事,公历的7月,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农历的七月倒很有意义。

因为,从农历七月开始,福州人进入一个节日月,做半段。

做半段的重要性仅次于春节、中秋和端午节。

福州人认为,七月表示一年过了一半,所以叫做“半段”。

做半段时间跨度很大。

春节只有半个月,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

做半段正日子是七月十五,但是,七月初就可以开始了,溜溜一直做到农历八月,有的地方可以做到九月。

为什么做这么长时间?

为的是大家互相请。

都在同一天,大家就只能在自家玩了。

而做半段是福州农村的大社交。

做半段当然是为了祭神祭祖庆祝丰收,更重要的,是酬谢邻里邻村邻乡平时的帮助,加强人际交流。

做半段跟春节、中秋以及端午节不同的是,可以广邀朋友去混吃混喝,一分钱红包都不用。

因为,这是纯粹的请吃吃请活动。

中国人的人际交流就是吃吃喝喝。

吃什么不要紧,坐下来一起吃最要紧。

在人为有肉绒店做学徒打工的乡下小孩程天尺,每年就只有春节、端午节、做半段和中秋节4次放假,每次可以回甘蔗家两天。

所以天尺对农历七月很向往,对公历7月没概念。

可是公历7月对老板林方正的两个儿子来说非常有意义。

上小学一年级的依平、上幼儿园的依雄,都快要放假。

那时的暑假从7月中旬开始,8月底结束,前后45天。

这也是从外国学来的。

本来,人家斋(私塾)每月休假两天,逢十五和月底,各一天。

人家斋有寒假,腊月二十日开始,翌年正月十五为止,休假不到一个月。

很明显,这是让孩子们痛痛快快去过年。

但没有暑假。

清朝嘉庆年间的一份《义学条规》明确规定:“长不辍耕,幼不辍读,暑日休务者,薄其饩廪。”

饩廪,读音 ln,本义是官府提供的粮食之类,泛指薪给。

上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大人不能停止耕作,小孩不能停止读书。夏天休息的学堂,老师的薪水要减少。

京剧一代名伶谭元寿曾经在《鲁豫有约》节目里表达过他对学生放假的异议。

谭元寿说:小孩每星期六、日放假两天,下星期一来学校,上星期学的东西都回生了,最快星期二能够找回一点上星期的感觉,星期三才真正找到状态,星期四、星期五,学新东西,有进步,得,又到星期六了。

谭元寿生于1929年,学校都已经是新式教育体制,一个月放假4天(不是现在的每周放假两天)。

但他上的是京剧科班富连成,没按新式学校的体制办学,玩的还是老一套,完全没有“周休”一说

清朝末年,清廷有心改革,但无力回天。

不过,还是推出了些“新政”。

比如,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廿六日(1904年1月13日),清廷颁布《钦定学堂章程》,首次规定: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于正月二十日开学,小暑散学;第二学期于立秋后六日开学,农历十二月十五日散学。

那一年是癸卯年,所以《钦定学堂章程》被称为“癸卯学制”。

还有一个规定:每7天放假一天。

这是从福州的马尾船政学堂那里学来的。

成立于1866年的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是全中国第一个实行每逢周日就放假的机构。

当时,中国人都还没有“周休”概念,马尾船政学堂却有了。

原因很简单,马尾船政学堂请的都是欧罗巴的教员,洋鬼子每逢星期天不由分说坚决不上班,左宗棠及其继任人沈葆桢只能乖乖给假。

当时朝廷里的管学大臣(相当于教育部长吧)张百熙觉得学堂每隔几天放假一天很有道理,小孩子嘛,应该劳逸结合。

他有心效仿马尾船政学堂,每星期天给学校放假。

可是,反对改革的势力很强大,如果学了洋鬼子的星期天放假,料难过关。

张百熙想了一个高招,他规定:按照二十八宿来安排学校师生休息,每月的房日、虚日、昴日、星日为休息日。

月亮围绕地球自转一圈大致为28天,中国古人就是根据这个天文现象创造了“月”这个概念。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人仰望星空创造出来的星空的坐标和刻度,他们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划分成二十八组,分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叫二十八宿。

这不刚好就是4个星期乎?

张百熙规定的学堂放假日房日、虚日、昴日、星日,就是东宫、北宫、西宫和南宫各7宿中间的那一天。

没人敢反对。

心里不满的人也不敢公开反对,万一得罪星宿可不得了。

因为,二十八宿不仅是天文现象,还被利用来算命,悠关吉凶。

就这样,中国的学生娃得到了每7天歇一天的福利。

这可以不可以算是“有中国特色的周休日”呢?

对于学生来说,放假之前的大事是什么?

季考。

“季考”是福州话,对应的普通话是“学期考”。

福州人把“学期”称为“季”,是从农业术语转过来的。

农时,一年就分两季,早季和晚季。

学堂里的学期,一年也分两期,上学期和下学期。

福州人不讲“学期”,只讲“季”,愣把种地的概念转过来。

倒是挺符合“培育人才”的说法。

季头=学期初,季中=学期中,季尾=学期末,季考=学期考。

1933年暑假前,福州吉庇巷人为有肉绒店老板林方正的长子依平,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季考(学期考)。

当时依平是一年级下学期。

他是秋季始业的,所以下半年是第一学期,翌年的上半年是第二学期。

始业就是学年的开端。

那时的学校,有春季始业的,也有秋季始业的。

这样比较不会耽误小朋友。

秋季始业的,8月31日之前出生的才可以入学。

9月1日怎么办?明年再来吧。

足足等一年,差一天就差一年。

依平他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不用等一年,等个半年,去春季始业的班级可也。

 

依平的成绩历来不错,在班级里总是名列前茅。

可是依平这次的季考,却导致级任先生上门家访了。

级任先生现在叫班主任。

那是个女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