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59)

(2021-05-19 00:07:10)
标签:

程鹤麟

长篇小说连载

莲塘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59)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五十九,程赟的子孙到漳州迎请程赟的遗骸

话说,公元944年,闽国开国元勋程赟,一如他自己之所料,死在漳州刺史任上。程赟生前测算到,漳州的反朱文进势力必会杀他程赟以祭旗。他留下了一纸遗书,他预料到,杀他的人读了这遗书必将会厚葬他。果然,杀程赟的漳州军头程谟,读了程赟的遗书知道自己杀错人,原来程赟也是反朱文进的,他的遗书说:“乱臣贼子朱文进,弑君王屠宗室,罪不容诛,人人得而伐之。伐文进者,义士也。为伐文进而杀文纬者,文纬恩人也。……文纬舍生取义,死得其所,无恨也。”程谟读了遗书,泪流满面,命人厚葬程赟。

此后,闽国发生了一系列巨变:

945年2月,弑君王屠宗室篡闽国的朱文进被建州(今建瓯)大殷国皇帝、王审知的儿子王延政联手闽南留从效、程谟等人诛杀,闽国回归王氏。

945年9月,南唐国主李璟(李后主他爹)趁王延政立足未稳,攻破建州城池,迫使王延政投降。

王氏闽国到此关门大吉,享国祚36年,三轮生肖。

https://mp.toutiao.com/mp/agw/article_material/open_image/get?code=ZjYxMGRiNGJjZWIxMGJhYzQ2MjIyN2MyYzRiODU2M2UsMTYyMTM1NTk2ODM4MA==(上图:王延政在建州即今建瓯留下了一座五凤楼(俗称鼓楼),经历代翻修,保存至今。)

不过,闽国的乱局到此并没有消停。

闽国将领李仁达背叛王延政,杀了王延政派在福州的儿子王继昌,从而割据福州,跟在建州的闽国皇帝王延政唱起“一国两帝”对台戏。起初他还不敢自己称帝,而是拥立福州北郊雪峰寺的和尚卓岩明为皇帝,却又冒用人家王延政的天德年号。所以,这个卓岩明也被算作闽国的一个皇帝,闽国最后的岁月里有两个皇帝,一个是两个月后又把卓岩明杀了。卓岩明这个和尚,稀里糊涂过了两个月的皇帝瘾,又是在皇帝宝座上被杀,而且是被一刀砍了脑袋的死法,没受多大苦,应该算是死得很突然却很幸福的皇帝,最起码比闽国第三个皇帝王延钧的死法好。王延钧是被儿子王继鹏的人马用长槊快扎成个蜂窝煤、痛苦挣扎半天还不死,最后是伺候他的宫女拿一床丝绵被把他闷死。那种死法,真叫一个凄惨。

(上图:闽国和尚皇帝就来自闽侯这座雪峰寺。寺內有古树四株,相传大的两株是闽王王审知和义存祖师手植,有千年历史。)

李仁达杀了“和尚皇帝”卓岩明之后就自立。程老汉说他自立而不是称帝,因为他还是没敢称帝,那时候王延政还没被南唐打败,还是在建州(今建瓯)的闽国皇帝。李仁达没自立为皇帝,而是自立为威武军节度使。这个职务,是唐代专门给福建配的,其实就是福建军政一把手的意思。这下子好了,建州有一个闽国皇帝王延政,福州有一个福建军政一把手李仁达,成就了末代闽国的一道哈哈镜。

王延政被南唐打败之后,福州的李仁达也向南唐称臣,却又不肯放弃福州,企图继续在福州称王,就被南唐军困在福州城里。李仁达,这人有一个能耐就是善于叛变。南唐围困他,他就叛变南唐,改向吴越国称臣。吴越国也很来劲,居然就来支援李仁达,击退南唐军,帮助李仁达坐稳了福州王的宝座。投靠吴越国后,李仁达又在吴越国里搞鬼,又要谋叛,于948年1月被吴越国驻军将领诛杀全族。李仁达从公元945年到947年,实际控制福州城只有不到三年时光。

简单梳理一下:公元945年,闽国关门大吉,当时的朝代是后晋。

公元947年,后晋关门大吉,享国祚11年。

公元950年,后汉关门大吉,享国祚3年。

公元960年,后周关门大吉,享国祚10年。

这一年,通过陈桥兵变迫使后周年仅8岁的周恭帝“禅让”,赵宋开张大吉。

端的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上面这些故事,本书作者程老汉本不打算写在这里。为啥呢?因为这些事跟我们老程家没啥关系了。可是转念一想,还是有点儿关系。有啥关系呢?——就因为这些烂事,害得我们程氏入闽始祖程赟他老人家的子孙们一直没办法安安生生地去漳州把程赟的墓迁葬到福州闽侯竹岐的那一块风水宝地来。

本来,按程赟的遗嘱,子孙们应当在他死后10年把他在漳州的墓打开,请出遗骸,装进金瓮,护送到福州竹岐来进行二次葬。可是由于程赟死后的十几年里,闽国基本上国无宁日,程赟的子孙找不出一段平静的日子去做这件家族大事,程赟的长子程延长又在65岁时(公元953年)得了一场重病,所以迁葬的事就一年年地拖了下来。

时间一晃而过,就到了公元961年,世事稍安,程延长已经七十三岁。“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孔子是七十三岁逝世的,孟子是八十四岁逝世的,程延长感到时不我待,一定要在这一年把阿爹迁葬的事办了。

下定了决心,程延长就开始紧锣密鼓张罗部署。其间他还生过一场小病,居然挺了过来。终于在当年寒食节之前,组织分别居住在永泰、古田、瀛洲(今闽侯甘蔗)的全家族所有成年男子近20口人,各自分头前往漳州。

这时候,虽然中原已经是赵匡胤的宋朝,但宋朝那时候还远没有统一全国,福州在吴越国的控制之下,而闽南泉州漳州则在前闽国将军留从效的控制之下。不过这些割据对普通百姓毫无影响,吴越国也好,留从效也罢,都没有在自己的势力范围的建墙挖沟,各地人民仍然可以自由来往。程延长兄弟4家人,就这样轻易、低调地进了漳州。

从944年程赟在漳州遇难,到这年已经17年过去,漳州早已物是人非。改朝换代都4回了,铁打的衙门也好,铁打的军营也罢,流水的官和兵换了好几茬了,杀程赟又厚葬程赟的漳州军头程谟早已不知去向,只有地主还是地主,没有凋零。林逸、林珑小哥俩已经成长为堂堂大男儿,三十多岁的成熟男子。就是在他们兄弟俩的协助之下,延长一家人得以顺利完成了埋藏心底17年的夙愿——到漳州云洞岩程赟墓前祭拜,并挖开坟墓,再开棺请出程赟的遗骸。

挖开坟墓之后,渐渐就看见了棺木。17年了,那棺木居然完好无损。当年程谟真的够意思,说厚葬就真是厚葬。他让人到棺木店买最好的檀香木棺材,但是没货,程谟的部下就买了金丝楠的棺材,一样也是好货,具有防潮、耐腐蚀、不变形等特点,所以,程赟的棺木就跟新葬下去的一样。

接着,雇来的工人在殡葬师傅的指挥下,打开棺材。工人先撬开棺材钉,然后两个工人分别站在棺材头尾两端,同时端起棺材的盖板,向着同一边掀开,围着坟墓站着的程赟的子孙们就看到棺材内惊人的景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