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莲塘——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55)

标签:
程鹤麟长篇小说连载莲塘 |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福建闽侯程氏家人传说(55)
【逢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五十五,程谟二话不说砍了漳州刺史程赟的脑袋
据《资治通鉴》卷284·后晋纪五记载,程赟被程谟杀害是后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十一月。
为什么闽国的事记到后晋的账本上呢?
简单科普一下“五代十国”这个概念。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他们的关系是后一代王朝灭了上一代王朝取而代之,是政权更迭的关系。
话说,这五个朝代的国号前面为什么都挂了个“后”字呢?因为在他们之前都有同样名字的王朝:(萧)梁、(李)唐、(司马)晋、(刘)汉、(姬)周。“后”字是后人加的。五代全是短命王朝,乏善可陈,连国号都要冒用前代的“IP”品牌,你觉得他们能有啥?倒是后周的将军赵匡胤很有能耐,他看到五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就发动陈桥兵变把后周年仅7岁的小皇帝郭宗训(本姓柴)给废了,建立大宋,南征北战,统一全国。北宋和南宋国祚合计长达三百多年。
贯穿五代的十国,则是在上述五个朝代里偏安一隅的十个割据政权,他们都将那五个轮番上场的王朝尊为正朔,向他们称臣,接受他们的册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认。
闽国就是这样。
王审知的闽王是后梁皇帝朱温封的。
王审知死后,长子王延翰继位,这时候后梁已经玩完,王延翰又向后唐李存勖称臣。
王延钧夺了大哥王延翰的大位之后,后唐皇帝已经是李嗣源了,李嗣源也行,封我为闽王我就承认你,向你进贡。李嗣源就给了王延钧一顶闽王王冠。这王延钧是奇葩,堂堂闽王,又向后唐索要一顶“尚书令”的官帽。那李嗣源也是奇葩,闽王的王冠都给了,偏这尚书令的官帽舍不得给。不给就不要,王延钧断绝了跟后唐的关系,自行称帝,我王延钧跟你李嗣源一样了。
王继鹏弑父夺位之后,又恢复向后唐称臣。一年后,石敬瑭灭了后唐建立后晋,王继鹏就向后晋称臣。石敬瑭比李嗣源大方,赏给王继鹏天子用的褚袍。你不是自称皇帝吗?干脆让你爽个够,就把你当天子看,向我称臣的天子我怎么会嫌多?你是天子还向我称臣,那我就是天子的平方喽。
朱文进第一次兵变杀了王继鹏,拥立王延羲,王延羲登基后也向后晋称臣。
朱文进第二次兵变杀了王延羲一家人,自行登基做了闽国皇帝,几个月后,由于一直摆不平南北两个方向的拥王势力,就主动放弃了帝号又废了闽国国号,派使节前往开封,向后晋帝石贵重称臣,给自己弄来一顶后晋的官帽,“威武节度使”,算是后晋在福建的代理人,而不是地方割据政权的领导人。
这后晋,仅享“国祚”12年,一轮生肖,还不如闽国好歹也享有“国祚”36年,三轮生肖;若从公元893年王审潮率军拿下福州,被唐昭宗任命为福建观察使算起,王氏掌控福建皇皇52年呢!
程老汉猜测,他很可能跟程赟一样,都是追随王审知兄弟的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农民,跟程赟是固始老乡加程氏宗亲。
老乡加宗亲还能下手杀害老乡加宗亲的程赟?
这有啥呀?骨肉相残骨肉相害是人类文化传统。
舜的亲爹瞽瞍都一天到晚处心积虑想着要杀了自己这个亲儿子呢!
王审知的儿孙们,为了闽国国主大位,兄弟父子都不惜相残呢!
所以,老乡杀老乡,宗亲杀宗亲算啥?
再说了,这是政治斗争,只有胜败,没有是非。
按照全国程氏宗亲会认可的说法,程姓出自风姓,是重和黎的后裔。重、黎是颛顼的曾孙。商朝封重、黎的孙子于程(今河南洛阳市东,也有说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建立程国,称为程伯,其子孙以国名程为姓。
在《甘蔗程氏程舍房族谱》006页的《谱例》开篇第一段里,“程伯休甫”被记载为“开国祖伯符公”。009页的《程氏族谱序》说;“我程氏始自伯符,封于程,遂以为姓。”同一页又有“程伯休父”的字样。
休甫、休父、符,可能指的都是同一人。
程氏入闽,并非始于唐末入闽的程赟。早在魏晋之际,尤其是晋末,因北方连年战乱多事,中原氏族大举南迁,其中也有程氏。其中安徽、江苏等省是程姓首先南迁的主要地区,其后再繁衍于湖南、江西、福建等地。
到了唐代,程姓人士已散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
所以,程谟可能如上所述是跟王审知兄弟一起入闽的固始乡亲,也可能是祖上早就到了福建的程氏后裔。
总之,程谟跟程赟可能毫无瓜葛,只是碰巧同姓而已啦。
“……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十二时辰制,一个时辰约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每个时辰被分成四刻,一刻约等于现在的半小时。《金刚经》五千多字,一般人诵读一遍大约需要半小时,用那个时代的说法是“一刻”。但是,熟读《金刚经》的人如程赟这样,诵读的速度快得多,每个时辰可以读5遍。程赟每天黎明即起,既昏便息,七个时辰的白天时间里,除了一日三餐大小二便,就是不停诵经。
此时此刻,程赟的内心就像得道的高僧欲行坐化一样平静,所不同的是,高僧坐化是自为,程赟要等着别人来出手,“帮”他一把。
诵经诵经,诵到第六天的午餐后,未时(大约是现在的13:00—15:00),程谟带兵来了。
五代时,中国人正处于由盘腿坐在榻上向两脚下垂坐在椅上的过渡时期。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五代时期画家顾闳中的作品,画中人物有坐在卧榻上的,有盘腿坐在椅子上的,还有两脚下垂坐在椅子上的。
当时,程谟带兵闯进程赟的刺史官邸时,程赟就是盘腿坐在椅子上读《金刚经》。80岁的老人,有点老花眼,但并不严重,所以他不需要把经书拿得很远,就放在桌上,左手随意地放在靠近经书的桌面上,右手负责翻书,念完一页翻一页。程赟军人出身,当时的坐姿,端正笔直,还昂着头。
这个身姿,最方便别人来砍他的头。程谟进来,冲到程赟身后,二话不说就砍掉程赟的脑袋。
人的脖颈上有两个大动脉,左总颈动脉和右总颈动脉。人被砍头之后,脑袋与脖颈一分离,这两条总颈动脉就会飙出血来,由于压力很高,血会形成血柱,就像自来水管破裂会喷出水柱一样。程谟砍了程赟的脑袋,只见程赟那没了脑袋的脖颈,刷地歪斜着朝左右两个上方喷出了两条血柱,程谟跟他的兵都急忙往后退了一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