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程鹤麟长篇小说莲塘 |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闽侯甘蔗程氏家人传说(34)
【逢非公众假期的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三十四,闽国士兵在厕所外杀了皇后
话说公元935年农历十月十九日,王继鹏、李仿发动兵变,李仿带兵闯进王延钧的寝宫杀了王延钧后,又领着一个兵冲去寝宫的后花园追杀皇后陈金凤。
他们出了寝宫之后,寝宫里的几个宫女就听到王延钧又开始呻吟。刚才估计是昏死过去了,这下子又醒来了。
几个宫女涌到九龙帐前,只见卧榻上铺满了鲜血,王延钧全身被鲜血浸泡着,他遍体鳞伤,已经没有嚎叫的力气,只在那里断断续续地呻吟,四肢抽搐。
宫女们看得出来,王延钧没死,但也已经没救了,大张着的嘴巴,只有出气没有进气,就觉得还不如把他弄死少受一阵子苦。可是,这些宫女都只是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不要讲弄死人,就连弄死一只鸡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不过,其中一个,王延钧最宠爱的一个,来自建州,家里是做板鸭的,见惯了杀鸭,胆子很大,这下子看王延钧痛不欲生的样子,实在不忍心,情急之下,拿了卧榻上的一床蚕丝被把个王延钧整个人盖上,自己坐到王延钧的脸上。王延钧口鼻被她压住,按理应该四手四脚乱扑腾的,但是因为他失血过多,奄奄一息,已经无力挣扎,只两条腿稍稍地抽动几下就不动了,断气了……看官或问,为什么拿蚕丝被而不拿枕头呢?因为那时候没有现代这种枕头,那时候的枕头有木头做的,竹子做的,陶瓷做的,就是没有软乎乎的棉絮、羽绒、蚕丝做的。
按美国汉学家薛爱华的说法,王延钧的宫女们不是因为恨他而弄死他,而是因为不忍心看他那痛不欲生的样子:“宫女们对她们的主子还是有感情的,叛乱的士兵刺伤了皇帝,皇帝躺在地上,正痛苦地颤抖,但并未死亡,于是这些宫女‘不忍其苦,为绝之’。”(注解1)
那个时代,帝王蓄后宫是天经地义,人们包括宫女们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而被帝王宠幸过宫女,应该就会如薛爱华所说的对主子“有感情”。不用讲王延钧是她们的皇帝,就算是邻里街坊,见到这种情况,应该也会施以援手吧。而那个时候,对明显救不活的人施以援手只有一计,就是弄死他,让他少受一些苦。
王延钧死时47岁。
那边厢,李仿带兵去到皇帝寝宫的后花园搜查皇后陈金凤,在假山花草丛里找来找去都找不见。李仿突然想到,陈金凤一定是如厕去了,就往后花园西北墙角的溷厕(溷,hùn,读如“混”;溷厕=厕所)冲去。
那溷厕,在西北角的一片小树林后面。皇城使李仿很熟悉皇宫的地形,熟门熟路就到了溷厕跟前。只见陈金凤已经用完溷厕,正由一个宫女伺候着在溷厕外面假山的流水沟渠边洗手。她蹲在地上,身体向前倾着、把手伸在流水沟渠里洗着玩着,对寝宫里发生的杀人事件浑然不知。
李仿和那个大兵一前一后,大兵在前,李仿在后,从陈金凤右侧身后方向的花间小径悄悄向她走去。
伺候陈金凤的宫女所谓的“伺候”其实就是陪着而不是搀着扶着,陈金凤当年42岁,没病没灾,身体很好,不需要人搀扶。当时,陈金凤蹲在地上洗手,宫女站在她身边听候吩咐。大兵往陈金凤这里冲来的时候,主仆正在聊天。宫女站在陈金凤左侧身边,她眼角的余光突然感觉到自己右前方的花间小径有人影闪了过来,自然而然就抬头往小径那里看了一下。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宫女抬眼的那一瞬间,那个大兵已经像一只猛虎那样扑到了陈金凤跟前,照着她往前探着的后脖子就是一刀,那脑袋就掉了下去,掉在她洗手的假山流水沟渠里,沟渠里的流水迅速就红了一片。她的躯干,就那么僵蹲着,没了脑袋的脖子飙出两条血柱,陈金凤躯干所对着的那个假山上顿时就鲜血淋漓。一小会儿之后,陈金凤的躯干咣当倒了,脖子的断面还朝地面喷着血,血,缓缓渗进了花园的泥地里。
伺候她的宫女当时就晕厥过去,倒在地上,倒在皇后娘娘无头的躯干上。
话说李仿带兵杀了陈金凤之后,伺候陈金凤的宫女吓得昏倒在地上,李仿命那个大兵将宫女搀扶起来,让她坐在一旁的石凳上,就带兵离开后花园,经过寝宫,来到寝宫前的花园来见王延钧的儿子王继鹏复命。
只见王继鹏正闭着眼睛念念有词地背诵《心经》,“……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李仿就率兵跪下喊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王继鹏并不理会,坚持把《心经》最后一句背完:“……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是数百卷《大般若经》的精要浓缩,玄奘法师的译本260字,按现在的时间概念,读一遍不到两分钟。那王继鹏,5遍还没读完,李仿就带兵杀了皇帝王延钧和皇后陈金凤两个人,前后不到10分钟。
王延钧惨死在儿子手上,是他自己作的;死后儿子为他背《心经》,也算是他修来的福,他继承了父王王审知的遗志,无比尊崇佛教,换来儿子为他诵经超度。
王继鹏念完第5遍《心经》,这才睁开眼睛,起身,对李仿下令说:“往判六军诸卫衙门。”李仿明白,是要他去杀了王继韬。
为什么要杀王继韬呢?其实也是王继韬多嘴惹的祸。
王继韬是个莽夫,嫉恶如仇胸无城府。王继鹏谋取父亲王延钧的妃子李春燕,一步步从私通发展到公然索要,为王继韬所不齿,认为这是大逆不道。有一次喝醉,王继韬扬言要杀了王继鹏。
这还真是王继韬自己的错。
因为,按照那时候的伦理,哥哥是弟弟的领导,弟弟必须服从哥哥的领导,那时的说法叫“悌”。而且,太子是所有兄弟的领导,就连太子的哥哥也是被领导的,谁敢不服谁死。虽然从王继鹏发动兵变弑父夺位来看,王继鹏自己就不遵守伦理,但是,他错是他错,你不能错。王继鹏的哥哥继严和继韬之外的其他几个弟弟不就平安无事吗?
(注解1)薛爱华语引自薛爱华著、程章灿、侯承相译《闽国(The Empire of Min)》第二章《朝堂》。P.033薛爱华加引号的“不忍其苦,为绝之”是表示薛爱华引用了《新唐书》的有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