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程鹤麟长篇小说连载莲塘 |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
长篇小说连载:莲塘——闽侯甘蔗程氏家人传说(16)
【逢非公众假期的周一、周二、周三发布】
十六,11岁的男孩抱着自己的老婆是个啥劲头?
话说1931年2月初的那天下午,五福村程由刷的畲族老婆雷氏,在程氏宗祠院子外的那株百年龙眼树上表演了最精彩的树上飞跃之后,就看见天英嫂的女儿碧玉从祠堂里出来,叫道安回祠堂。
道安回到祠堂,他的母亲依庆嫂就将怀里的那个女婴、她家的第二个童养媳、道安未来的老婆往道安的怀里送,说,“抱定,转厝(回家)。”自己抓起放在桌上的水烟壶,起步了。
11岁的男孩抱一个8个月大的女婴,现在看来可能比较辛苦,但对一个农民的儿子来说,真不算什么。
道安抱着自己未来的老婆走出了祠堂,后面跟着他的母亲依庆嫂。
道安出门时看见天尺刚刚从树上下来,而依庆嫂出门时看见的是雷氏从树上出溜下来。依庆嫂顿时就明白了,树上下来的这个大脚女人,想必就是五福村有名的那位畲岭表了。
前面讲过,甘蔗人用“岭表”来指山里人,带有歧视的意思,“畲岭表”指的是山里畲族人。
依庆嫂看到,那位畲岭表从宗祠外的那株百年龙眼树上下得树来,两只光溜溜的大脚丫直愣愣就往地上的两只蓝色蜡染厚棉布鞋里钻,并且迅速到位,左脚在鞋子内部挪一挪动一动,右脚在鞋子内部挪一挪动一动,两只鞋的鞋跟就跟随到位、分别围住了她两只脚的脚后跟。
依庆嫂家里,除了依庆嫂本人以外,其它所有人都像雷氏那样穿鞋子,依庆、儿子们、还有刚刚出嫁的长女,都是大脚,都这么穿鞋,只有依庆嫂一个人,因为是小脚,完全不能这么站着、不用动手提鞋后跟就能把鞋穿上。依庆嫂穿鞋子,不管春夏秋冬,都得先用裹脚布裹脚,再以手抓起特殊造型的鞋子“套”到脚上,必须坐着完成这件事,而不像“天足”之人“穿”鞋,坐着、站着,不用手帮忙都能把鞋穿上。
作为一个小脚女人,依庆嫂对大脚女人的脚天生就很敏感,再加上雷氏正在那里站着、不用手帮忙“徒脚”穿鞋,在依庆嫂那里自然是十分扎眼。
看完脚,依庆嫂就看雷氏的脑袋。这是因为,雷氏穿鞋时,是稍稍低着脑袋看着脚和鞋的,所以雷氏发髻上的三条簪,就很显眼,雷氏动一动脑袋三条簪就闪一闪。这时候,雷氏穿好鞋,把身子靠着龙眼树的树干,同时抬起头,往宗祠这边看。依庆嫂看看雷氏的脸,觉得她大约要比自己小个10岁左右,很漂亮,也很土,左右两道粗黑的眉毛长得有点直,像是两把剑横挂在眼睛上,完全不加修饰。甘蔗虽然是乡下,但乡下女人也爱美,依庆嫂年轻时就会偷偷揪掉一些眉毛,让眉毛更弯一些,更细一些。
这时依庆嫂发现,眼前这位畲岭表少妇也在打量她,眼神大胆、直接。照依庆嫂瞬间的观察,那眼神有点愣,有点不在乎,甚至有点不礼貌。
依庆嫂看见,畲岭表身边站着一位少年,跟她的二儿子道安差不多大,想必是畲岭表的儿子。后来依庆嫂从道安那里知道他叫天尺。只见他长着一个瘦弱单薄的身板,相形之下脑袋显得有点大,眼睛不很大,但眼黑多,看上去好像是上眼皮之下一片黑。
那少年,穿一身打着补丁但很干净的衣裤,脚上是一双洗得发白的蓝色蜡染土制棉布鞋,鞋底很厚。依庆嫂心想,畲岭表的针仔(女红)很俊(漂亮)。
这时候,依庆嫂听见那少年对自己的二儿子道安说:“道安,不客撩(玩)了?”道安回答说,“不客撩了,我转厝(回家)了。”
道安有点不好意思,11岁的少年,正是对“讨老婆”这个问题最抵触的年龄,所以道安不讲他手上抱着的婴儿是怎么回事。
天尺聪明,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但他并不点破,只说,“晏日(以后)再客撩(玩耍)。”
“人艰不拆”那时候就有了。
其实,天尺看着道安抱着一个婴儿从祠堂里走出来就明白了,因为8个月前程由全帮着写那个童养媳婚帖的时候,天尺就在一旁帮忙磨墨。不过那婚帖上并没有道安的名字,天尺也不知道程天庆就是道安的老爸,现在对上了。
此时此刻,本书几位主人公发生了人生中的首次交集,一次擦肩而过的交集。他们都不知道,25年之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将发生深层次的人生交集。
话说1931年2月的那个下午,甘蔗双池村的依庆嫂在五福村的程氏宗祠接到了二儿子道安的童养媳之后,就走出宗祠要回家去。走在最前面的是小脚女人依庆嫂,紧随其后的是她11岁的二儿子道安,道安抱着女婴、他未来的媳妇儿,后面是另一个小脚女人、媒人天英嫂,还有天英嫂的女儿碧玉,最后是宗祠里管事的程由全,他送大家出门。
见到程由全,龙眼树下站着的天尺就冲着程由全喊道:依全家(叔),我奶(妈)来了。
程由全对天尺说,会八了(知道了)。又对天尺的母亲雷氏说,依刷嫂,底里(里面)坐。程由全才30多岁,而雷氏的丈夫程由刷已经45岁了,所以,程由全管同辈份的程由刷的老婆雷氏叫嫂。
雷氏就和儿子天尺一起往宗祠里面走。
媒人天英嫂跟雷氏都是五福村的,她们相识,就互相打了招呼。天英嫂的辈分比雷氏低,她先开口:婶婆有事计(事情)?雷氏回答:正是,你也是有事计(事情)?天英嫂说,也无什乇(什么)大事,我都若(是)做媒。
话说天英嫂是天英的老婆,按辈分排她只比雷氏低一辈,怎么就叫雷氏“婶婆”而不是“婶婶”呢?前面讲过,按甘蔗乡下规矩,女人的辈分随子女,见人降一辈。
雷氏跟天英嫂打过招呼,就跟儿子一起进宗祠。
且慢,看官您也许会有疑问——难道依庆嫂跟依刷嫂雷氏就这样相遇而互不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