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鹤麟
程鹤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537
  • 关注人气:38,6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鹤麟:江山如此多娇,众生如此纠结

(2018-11-15 12:03:26)
标签:

快雪时晴帖

台湾京剧

分类: 历史探秘

《快雪时晴》是台湾新编京剧,大约是2007年的作品。说是新编京剧,却不是一般的新编京剧那么简单,它叫交响乐×京剧。台湾京剧团体国光剧团要演出这出戏,必须得与一个交响乐团体合作才成。香港“2018台湾月”,国光剧团是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奉献了这出戏。

这出戏,文艺范十足。故事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出发,虚构的王羲之的友人、《快雪时晴帖》收件人张容穿越古今,经东晋大唐南宋清朝民国直到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快雪时晴帖》,表演则以京剧为主,交响乐伴奏,穿插歌剧话剧。演员阵容是台湾最顶级。

很开眼界。

也很纠结。

 

艺术形式上的纠结,交响乐“乘以”京剧,还捎带着歌剧、话剧,京剧迷、歌剧迷怕是都不买账,程老汉已有另一篇文章讲述,题目是《京剧南渡台湾之后如此纠结》(往期:1113日,《程鹤麟:京剧南渡台湾之后如此纠结》)

 

“南渡”,正是《快雪时晴》的思想主题,整出戏纠结的就是这两个字。

 

剧团官方派发的《快雪时晴》宣传册有这样的文字:“(本剧)着墨最深的一条脉络,是以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快雪时晴帖》为引线发展出来的”。

这里讲的《快雪时晴帖》,传说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写给友人的简札,共24字:“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另起一行还有4个字:“山阴张侯”。这28字被誉为“二十八骊珠”,意思是书法绝品、瑰宝。

 

王羲之就是南渡之北人。

话说1700多年前,魏蜀吴三国混战之后,天下归了曹魏;没多久,曹魏又被司马氏篡夺,变成司马氏的晋;晋又遭逢八王之乱永嘉之乱,豪门和百姓跟随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乃有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事实上,王羲之的叔祖父王导正是东晋的奠基人之一,就是他,建议司马睿南迁建立东晋政权的。程老汉曾讲过东床快婿的故事(往期:《程鹤麟:佛系青年自古有之,他们是鼻祖》),王羲之就是那个东床快婿。

王羲之南迁之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最后也终老于此地。

台湾新编京剧《快雪时晴》讲,王羲之友人张容同样也是北方南迁而来,却不能安心在山阴扎下根来,他总是盼着北伐,打回北方老家去。

 

张容其人史无记载。《快雪时晴帖》末尾有“山阴张侯”4个字,一般推断他就是收件人,姓张。剧作家施如芳就杜撰了他的名字,“容”。假设“山阴张侯”真是收件人,那么,《快雪时晴帖》又是怎么从他或他后人手里流出呢?也是史无记载。施如芳又派他参加北伐,并且战死。

张容战死之后又被编剧变成鬼魂。这个鬼魂跟他生前可不一样,生前心心念念只想着打回老家去的张容,变成鬼魂后按说想上哪上哪,大可以来个“魂归故里”,他不,他不回老家,只想着王羲之写给他的那封只有24字的短信。他飞啊飞啊,飞到唐太宗的昭陵,飞到南宋秦淮河的客舟,飞到大清乾隆帝的三希堂,飞到今天台北的故宫,寻找啊寻找,寻找王羲之写的他的短信。

 

按剧团官方派发的《快雪时晴》宣传册的说法,一路上,张容“听闻了许多‘小我’在乱世自处的生命故事,也从《快雪时晴帖》身不由己的诸多遭遇,领悟到历史的是与非,原是诡谲难测的。”

这又怎么不是1940年代后期,从大陆流离“南渡”到台湾的200万移民的自况?原来,这许多的纠结、焦虑与不安,正来自编创演出这出戏的这些台湾人、以及跟他们一样的台湾人——不同时期从大陆移民“南渡”到台湾的大陆人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剧中一个过场人物、1940年代末的大陆移民的一句台词:“哪儿疼我,哪儿就是我的家”,简单粗暴直接地道破了本剧的价值观:没有乡愁,只有现实的生活。

这句台词一出,前面一路铺排的各种悲欢离合,都不算了;各种纠结、焦虑与不安,也都不存在了。

在大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被碾死是不幸,活下来的人好好过日子吧。

浮生,还不就是如此?

 

最后说一说,这《快雪时晴帖》怎么断句,国人也纠结了一千多年。

原文是: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你可以这么断句: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也可以这么断句: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还可以这么断句: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

还有N个断句法。

 

台湾新编京剧《快雪时晴》采取的是上列第三种断句法。

但北京徐永清老师说,“《快雪时晴帖》我赞成以四言句式为主的第一种断句,魏晋时,诗歌流行四言,文章流行‘赋’,四言句式也是主体。想来文人书信的写法也会受此影响。”

 

这次第,怎一个“纠结”了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