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驿马千里传信,如从南方快马运输荔枝给杨贵妃。有烽火台传递敌人入侵的消息。即使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黄帝们认为人体是一个社会,当然离不开信息传递,他们称人体的信息传递为胆。由心肺肝等形成了人体社会的政府机关,但信息传递不属于具体的政府机关,所以称胆为奇恒之腑。黄帝们说胆的功能是决断,凡十一脏都离不开决断。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藏精汁七合。一个传令兵传递长官命令,要杀某人,并不是这个传令兵要杀人,他只是传递信息。所以,传令兵本身是不持主观观点的“中正之官”,但是这个杀人的命令一旦传达就会人头落地,决断指信息所产生的效果。信息的载体是精汁,信息的传递谓之胆喜通降,胆降则信息传递。
黄帝们认为,人体社会必然有一个物质交流集散的市场,称“胃为之市”,市场又称为胃府。津液在胃府流通,也属于肺胃通降范畴。在胃府中,流通信息的府称为胆府,流通水液的称为膀胱,洲都之府,流通血液的称为血脉。
津液是水液中小分子的具有活力的物质,如氨基酸、肽类。这些数量众多、分布全身、形状各异的津液,分为营养性津液如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钾钠离子、维生素等,还有信息性或递质性津液,如白细胞因子,激素,乙酰胆碱等。
胆属于胃府之一,信息性津液本身就在胃府中流通,所以说,肺胆胃喜降,三者一体。在高度归纳的肺胃通降中就包括胆的信息的通降(传递)。
心主神明,心是人体之大主。心神明的下达传递靠胆府,于是肺胆胃同降时,心神明得以传递落实。其终点站是胃府,胃府是信息的接收站。细胞群的总名称是胃。所以说胃主细胞,主细胞群,主四肢,主靶细胞主靶组织。胆降则心火降胃。胆胃失降则火扰神明。
信息物质即津液的病态或病理性变化称为痰,又分为湿性与热性两类,即痰热与痰湿两类。于是,有痰生百病之说。
二陈汤、温胆汤、导痰汤都是治痰的也就是治信息的经典方剂,通过治疗,使信息得以正常传递。
瘀血往往夹痰,所以活血化瘀法常与化痰法并用。
谁说中医不科学?而是太科学,太超前,有眼不识金镶玉罢了。中医学就是蒙尘的宝贝,一旦亮出真身,金光照亮未来人体生命科学研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