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肝藏血与肺释血

(2007-08-07 21:07:49)
标签:

知识/探索

科学

文化

新医学

中医现代化

 

肝藏血与肺释血

范维乾

    我们用《总纲》去了一趟人体社会的呼吸系统,气脏为天,细胞为地,血脉与血红蛋白为“邮差”,降而纳氧,升而吐碳。气脏只是人体社会的一个出入气体的“港口”,现在我们再去另一个水液出入的“港口”即尿脏(肾脏)看看。

     一、膀胱

    人体百分之八十的体重是水液,简直就是一片汪洋!人们说酒囊饭袋,我们也可以说人体就是一个皮水囊,这就是黄帝们的看法,为之专门起了一个名词叫膀胱。

    黄帝们说“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这是说,“皮”是一个系统学名词,外而皮肤粘膜,内而脏器之壁。又说“盖膜犹幕也,凡肉理脏腑之间,其成片联络薄筋,皆谓之膜,所以屏障血气者也”,那时,黄帝们没有显微镜,没有看见细胞膜,但细胞膜在“膜”的定义之中。合而言之,“皮膜”一词呼之欲出,笔者称为肺胃合皮膜。

    黄帝们说“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偱下焦而渗入膀胱焉”。几千年前的黄帝们,知道水液在大肠吸收,这是皮水囊膀胱的进水口,而且知道渗透(渗入)。

    我们所说的泌尿系,古人称为“前阴”、“水窍”(王旭高‘水窍开则湿热常泄’),是膀胱的出水口,具体讲是尿脏。

    二、血脉

    膀胱之水,一片汪洋,皮膜层层分隔与包装,各安其乡。用天地循环图去看,人体水域上下分为三层,即中央、血脉、地方(细胞群),细胞群又称狭义膀胱(血脉外的水域),血脉属于中央,实即内外两层:血脉(中央)与膀胱。血脉位于《总纲》之左升,膀胱位于《总纲》之右降。从《总纲》上中下三层去看,血脉位于枢纽位置,是肝肺升降之气对立统一最为激烈之处,血脉除了左升,津液还要右降而外渗膀胱。处于矛盾交汇、出入枢纽、上下承接之处,故属少阳。

    心者,人之大主也,心之用为神明,心之养为血,血脉者养心之母也。血脉虽然供一身之血,而心或中央是优先保障供应的重点。为了确保中央供血,于是就有了肝藏血,是指保障血(这里的血是狭义概念,即血液)的质量。

    肝有阴阳二气,肝阳主升,肝阴主收,肝气升收则血脉藏血;与之相反的是肺阳主宣,肺阴主降,肺气宣降则血脉释血。藏血与释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津液从微血络(微循环)灌溉细胞是释血(包括动脉由里出表),津液回流微血络是藏血(包括静脉回流心脏)。2、小动脉收缩,血压上升是藏血,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是释血。3、血液凝固是藏血,血液抗凝是释血。4、血流粘稠是藏血,血流稀淡是释血。5、血容量增加是藏血,血容量减少是释血。6、尿脏抗利尿、尿浓缩、远曲小管再吸收水钠是藏血,反之利水利钠是释血。7、血钠增高是藏血,血钠降低是释血。8、其它。其中以保钠留水而保障有效血容量为肝藏血的大题目。即肝气收升,升钠升水而升血。也即从膀胱(血脉外)中收升水液。

    三、尿脏中的宣释二气

    尿脏是膀胱的出水口,主要属于肺胃之宣降,肺胃宣降则利水利钠并排出湿热毒邪。心属火,喜清凉,细胞包括脑细胞日常运化中产生大量的湿热之邪,有的自身可以处理,如肝细胞及其它组织细胞中的生物转化酶系,也就是脾肺运化功能,主要是肺运的氧化腐熟作用,化湿清热于体内。有的则靠水道排出。为心主神明提供一个良好的内环境。故肺者心之卫也,屏障也,营在内卫在外也。肺胃清肃则心神清宁,肺胃失降、湿热弥漫,加之水道不利,湿热无出,就逆而犯心矣。故古人谓肺气主秋,秋气肃杀,当此褥暑炎蒸之时,忽有秋风习习,送来清凉一片,琼浆一滴,顿登清凉界中矣。

    因为是出水口,关系着血脉质量,若水口大开,长流而去,血脉空虚,心何以堪?在人类社会,因社会发育成熟健全,生克之情俯拾皆是,制促相伴平衡而安。人体社会更是巧夺天工,升降宣收四气为纲,生而克之,健康和谐以达于平。如同高速公路之雷达测速,肝之收升藏血之气在尿脏安装了两个监测哨,一是紧贴着尿(肾)小球安装了球旁细胞,严密“收听”小球中水钠流出量的信息;二是紧贴远曲小管安装了致密斑,“监听”小管内尿液的流动量,在空间上,两个“哨所”仅隔100~200毫微米,而且之间有“胞浆桥”相连,实为一哨两点。

    世上万物均非单一,皆有阴阳,都是矛盾统一体。而且当两方对立时,在对立的同时,各分化出向对方转化的支流。所以,黄帝们说阴阳中有阴阳,或者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升降宣收四气中,大而言之,肝肺对立,但对立中有协同。我们常说肝气疏泄,其横向者就是肺气之宣;肺气之宣中夹有肝气疏泄。或者说肝肺共主宣疏。比如柴胡一药,入于肝肺之阳,达于四肢体表(脑细胞位于表和上),既有疏肝之功,又有宣肺解表之用。当肺气失宣时,肝气郁遏而肝热,如客寒包热,用宣肺之法,表解而里热得泄,此仲景之法也。

    肾上腺素能受体就非单一作用,有属于阴与属于阳、属于肝属于肺之分。一般而言,β1受体属于肝阳之升,β2受体属于肺阳之宣,α1受体属于肝阴,其内收作用属于风寒之气,α2受体属于肺阴之降。总之,这些分子物质纳入《总纲》后,以升降宣收四气对其分类。升收作用属于肾命门,即肾肝共主升收;宣降作用属于心命门,即心肺共主宣降;升与降配对,宣与收配对。

    当尿脏在交感及儿茶酚胺的升收之气作用时,球旁细胞、入球小动脉、尿脏血管、致密斑上的受体都接受了升收信息,一是血管收缩,尿小球滤过率降低,二是导致尿肾素(肾素)释放。它主要由球旁细胞合成与释放,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属于肺胃腐熟之气,是肺胃宣降之气中向肝气方面的转化之气,它将血管紧张素元水解而变成血管紧张素1(A1),除了本身的强力内收作用外,还再变为A2而促进醛固酮合成与释放,总效应是保留水钠,增加血容量,制约肺胃利水利钠,以有肝气内收的藏血之功。

    正常情况下,尿脏属于肺胃宣降而利水利钠,肝气内收藏血作用只在血脉容量减少及低钠时起作用。另外,在静脉容量血管方面,组织(膀胱)水液是否与尿脏同步发生收升,限于笔者见闻,有待查证。与肝藏血的内收相对,激肽---前列腺素属于肺释血,这两方面的藏血与释血维持着动态平衡。前列腺素(PG)也是一个多种作用的群体,其中的PGA属于肺气宣降和释血,能扩张周围小动脉,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血压,改善尿脏血流,增加尿小球滤过,利水利钠。

    人小便时,突然打个尿颤,是因为突然排尿,膀胱(广狭义)空虚,受纳减压,引起瞬间肝气内收而生风寒。急性尿小球炎,是过敏性疾患,即产生了以尿小球为对象的自身抗体,并发生了补体反应,引起尿小球排尿减少,水钠潴留,发为水肿。这个自身抗原抗体反应属于风热之邪,风的特性是产生与发病均急速,张仲景称为风水。抗原、抗体、补体三者在反应时,是一个三合一的复合体,也即受纳腐熟联合体,也就是一个胃,“胃热消谷”,对尿小球发生损害作用,成为风热之邪。仲景用越婢汤主治,其用麻黄宣肺散风寒,针对这时的肝气内收,不仅尿小球血络收缩而滤过减少,致小便不利,同时气道收缩而有咳喘,故宣肺则能利尿平喘。其用石膏则针对免疫反应之热,这时,尿小球成了靶物,成为肺胃免疫(腐熟)之热的腐熟消灭对象,表现为急性炎症,石膏大清肺胃之热,阻止不利于人体的免疫反应。以上是从《总纲.》分析得出的认识,有待实验证实。

    四、题外之言

    笔者曾谈到社会的金字塔形态,愈向塔顶则系统性愈强、涵盖面愈广,若到了塔尖则成为一个点,其涵盖面就达到了360°,谓之全面涵盖。黄帝医学的藏象是人体社会的系统科学名称,能高度涵盖人体生命运动,但尚未达到塔尖。到了清代的黄元御,将藏象进一步升华为一体,升到了塔尖,也就是一个点,达到了360°的全面涵盖。笔者将黄氏之说整理为《总纲》或天地循环图,这是对人体系统科学的最高度的归纳,这时,只是心肾两个藏象,心降肾升四个字。正如清代柯琴(韻伯)所说“心肾为一身之大表里也”。《总纲》暗寓八卦,塔尖之点是混沌,“太极初分,两仪以判”,分为左升与右降,到了枢纽的肝肺,则二分为四。说明黄帝们的人体科学始终贯穿着易经八卦这个东方科学的精髓,竟然在人体生命科学方面表现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令人惊奇不已!

    天地循环图或《总纲》正式亮相于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也就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新时期。这与国家科学发展的良好大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换言之,是在党和国家的哺育下才诞生了《总纲》,才使黄帝医学的理论更新换代、大步前进,完成了自身的大革命,具有了与现代人体科学接轨对话的能力。

    《总纲》意味着黄帝医学的大三步发展史:即黄帝、汉代张仲景、新时期,意味着黄帝医学达到了一个相对的高峰(当然科学无止境),已经具备了全面涵盖人体生命活动的能力,具备了“用中医来化西医”的能力。《总纲》搭起了人体生命科学的架构,绘出了人体系统科学的蓝图,现在就剩下用西方人体科学所提供的建筑材料去填充架构,完成人体生命科学也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宏伟大业。

    从笔者的工作中,可以看出,完成宏伟大业即创造新医学是可行的。这是全体中国人、科学工作者在21世纪有幸参加的工作,尤其是黄帝医学派义不容辞的责任。所谓黄帝医学派指热爱与维护黄帝医学的中西医人员,不论是搞理论或临床,还是民间搞中西医两法并用的医务人员,只要爱我中医,都属于黄帝医学派。民间自然形成的两法并用是一种治疗方法,对病人的确诊和提高疗效大有好处,与西化派利用权势,以并用代替结合,对中医实行破坏性的“西化”有本质上的区别。

    创造新医学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全体黄帝医学派的不懈努力、长期工作。笔者受年龄、学识、精力、资料的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做一些初期的示范性的工作,当然要争取多做工作。好在《总纲》已出,有“纲”可依,纲举则目张。殷切希望我辈同志团结合作,共赴大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阴虚阳亢<br>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