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是什么科学

(2007-08-04 15:00:53)
标签:

知识/探索

中医

科学性

分类: 杏林感言

中医是什么科学

范维乾

中医是什么科学?连大科学家钱学森都难住了,只好说是“前科学”,是科学的前身,那当然不是科学了。稻谷是米饭的前身,当然不是米饭了。

现在的社会很奇怪,一方面是科技高度发达,但科技的立脚点即基础理论问题却含糊不清。什么是科学?《辞海》说:“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自然与社会是物质的存在,反映到人的头脑后形成了知识。“人的知识是在后天的实践中形成的,唯心论的先验论所谓先天就有的知识是根本不存在的”(《辞海》)。这是说,有唯物与唯心两种“头脑思维”对于“自然与社会”的“知识体系”,按照这个“科学”的定义,他们都是“科学”,因为这个定义对二者都合适。所以,《辞海》关于“科学”的定义没有抓住本质,只是一种现象的描述。

我们每天是“科学”不离口,但什么是科学却说不清楚。回答这个问题,当然是科学家的职责。笔者本来不应该置喙,但为了自己搞的人体社会科学,事出无奈,不得不对“科学”说一点看法。我们常说客观世界,实际是指物质世界说是物质世界更准确。“科学”一词,指人们对物质世界运动规律或本质的理性认识或总结。其内涵,一是物质性,二是运动性,三是规律性,这都是物质的本质,人们用头脑去认识与掌握这个本质即科学,然后再利用本质(科学)为人类服务。

现在很多人内心都认为中医是一门科学,都努力去阐述中医的科学性。但是,所有的论述或阐述都是用中医的现象去解释它的科学性,没有抓住本质。有说中医是经验与哲学、社会、自然等科学的混合物。后三者本身就是独门立户的科学,那是说中医是这三种科学在实践中的经验了,这三种科学的经验又可以自立门户为一种科学了。如此用数学的加法生生不息,哲学、社会、自然、中医四者相加,又是什么新科学?而且,经验只是一个现象,不能回答中医的科学性。经验并非中医特有,西医也需要经验,干什么事情不需要经验呢?

说中医是宏观科学,这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宏观的另一半是微观,你必须解释宏观和微观关系,宏观怎样产生的,宏观里边有没有微观,是否宏观永远宏观微观永远微观呢?西医是微观科学,中西医的关系是对立、还是统一?中医的基础理论是藏象,藏象里边有没有微观,有没有分子细胞?比如它的“精”是人体的结构物质,和西医所说的结构物质蛋白质有没有对话的可能?唐容川说:“小便虽出于膀胱,而实则肺为水之上源,上源清,则下源自清”,“发汗须治肺,利水亦须治肺”,这是说肺主排尿,但这个“肺”和“上源”是宏观概念,它的“下源”是什么?西医学做了回答:下源是肾小球和肾下管,血液中的津液在这里滤过、再吸收后,才形成了尿液。第一,肺主排尿是一个宏观概念,第二,这个宏观概念里包容着微观,第三,它的微观是肾单位。在中医前辈们说肺主排尿时,已经指出里边有微观(下源),现在我们把肾单位补入到肺主排尿中去,使之成为脚踏实地的理论。所以,人体不存在没有微观支持的宏观,没有微观支持的宏观是双脚踩空的空中楼阁。中医是宏观科学这个说法是不能成立

《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认为人体生命与自然界相联系而浑然一体,也就是大整体或巨系统(钱学森)。中医是整体观念,整体只指人体本身,不能体现“大整体”,且,西医学也说人体是一个整体,也有整体观念。比如,在抢救脑出血时,并非只盯着局部的出血块,它要快速利尿、补充能量物质、给氧、杀菌等,有一个“整体一盘棋”的宏观的战略思想在指导治疗。所以,视整体观念为中医学的专利,就是夜郎自大、坐井观天了。

有人说中医是系统科学,这句话是说对了,但不完善,因为必须回答它为什么是系统科学,它是怎样系统的,与西医学的系统有什么不同?它的藏象是不是系统,系统的内涵是什么?比如,今天的“现代中医”说中医的“胃”是内脏,就是上腹部那个解剖学的胃脏器,它的功能是受纳饮食,它属于消化系统,但不是黄帝们的“胃藏象系统”。黄帝们说“溲痛为热结肺胃”“肾者胃之关也”“胃者卫之源也”“胃属三阳,故主天气”“阳明者表也”,说明中医学的“胃”不是内脏,也不属于西医学的消化系统,而是与自然界(天)相联系的巨系统。

有人说中医是中国特有的独立的科学,不是现代科学所能解释的。在上文,我们谈了科学的“物质性、运动性、规律性”,中医既然是科学,就必须符合这三个特性,从而能够解释人体的生命问题。人体生命是物质的,是由细胞构成的生命体,中医没有看见,西医看见了如果给古人一个显微镜,相信他们不会拒绝它,也不会在看见了细胞后,硬是不承认。何况我们是相信科学的现代人,没有理由不承认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否则他就不是唯物论者。比如肺主排尿问题,中医学只说血在脉中,只说肝藏血,没有说血液中的津液还能出脉,更没有说肾小球过滤血液,津液渗出成为原尿,再经肾小管吸收后成为终尿。中医学的“肺”是一个巨系统名称,它主管的排尿也是一个系统,包括排尿的脏器(肾脏)和有关排尿的神经与体液因素,如前列腺素之利尿作用。当中医治疗肺失宣降之小便不利时,所用的宣肺降肺方药,必通过肾单位这个“下源”去起作用。所以,中医“特有”是“特”在它以前没有看见微观的分子细胞,这是它的缺陷,而不是值得骄傲的优点。再者,中医是研究人体的科学,能脱离分子细胞的客观存在,去搞什么“独立”吗?不通过肾单位能把尿排出去吗?不通过汗腺能发汗解表吗?中医那个“心”不通过大脑能主神明去思维吗?中医说的水谷精微在人体内的运动变化称为脾主运化,在西医学请教后,已经弄清了水谷精微是三大营养物质脾主运化指它们在细胞内的氧化过程,黄帝们所说的“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是把运化分为“脾运”和“肺运”两个阶段。原来黄帝们并非“土包子”,他们知道人吸入天阳之气(氧气)是为了运化,从而产生推动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称为“肺气”,把呼吸之气与能量之气联系为一个“肺气系统”把人与自然界联系为一个系统,这是现代医学尚未建立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系统科学,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使中医学的先进科学性昭然于世。

有人说中医是独立的科学,为何要仰人鼻息,非要让西医来解释自己呢?第一,不可能一个人体分身有术而存在两个理论体系,人体只有一个生命理论体系,这就是人体社会科学。只不过西医从微观入手去研究,中医从宏观入手去研究,二者必然遵循宏微规律,最终会走向一体,化二合一。不存在“独立”于人体之外的中西医。第二,中医的自身规律也就是它的优势、特色是宏观涵盖微观,必然要和分子细胞发生联系。而且这个“联系”是异性相吸、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强强结合,也是互相解释、互相提高。中医之宏观与西医之微观都是高水平,两者地位一般高,是平起平坐、平等互利、互动双赢的“兄弟伙伴”。因此,那种将中医学与西医学及现代科学对立起来的观点,把人体的宏观与微观割裂的观点,让两者“同室相煎、兄弟相残、反目为仇”的做法是大错特错的。不是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唯物辩证的应有态度。

黄帝们说:“夫精者身之本也”“形即精也,精即形也”,这个“精”指蛋白质及其所形成的细胞与组织,黄帝们用“精成形”将之系统化。这不是西医学来解释中医,恰恰相反,是中医“拿来”西医,使之走上系统科学的道路。将葡萄糖等三大营养物质和三羧酸循环纳入肺脾主运化的巨系统中,将肾脏排尿纳入“肺巨系统”中,和肺主一身之气、肺主卫外等发生普遍联系,这才是当代最前沿的科学。这才是真正的中医学之“独立特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以上,讨论了中医学自身的规律性即其优势和特色,具有当代科学领域领先地位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其原因何在?一句话,是因为黄帝们把人体生命看成了一个社会。在《素问.灵兰秘典》中,把藏象形容为各种政府“官员”,人们往往会视为落后而嗤之以鼻,那里知道这是在告诉人们,人体生命是一个社会,它有管理和黎民百姓两个层次,他创立的中医学是人体社会科学。这正是以科学化身自居的现代人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现代科学”。

《辞海》说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这是人类社会解释不是社会的定义。什么是社会?指生命个体普遍联系的群体。蚂蚁、蜜蜂、野马、猴群等在普遍联系后形成了动物社会,甚至单细胞们成群时,也会形成社会。因此,有细胞社会、动物社会、人类社会大类社会形式。

是现代医学的研究,把人体生命“研究”成了一个社会。单细胞本来就是能够独立生活的生命个体,人体的多细胞们并非乌合之众,它们必然要发生普遍联系,从而形成了“人体一盘棋”的人体社会。细胞们组成了“村组社区”,秩序井然地居住在各自的区域。它们生产的产品通过血脉运输,又从血脉获得所需的物资,而血脉(包括心脏)不是为了自己日夜不停地工作,它要保障全身细胞“居民”们物资供应专门有了“肺脾主运化物质生产系统,确保整个人体能量(元气)及其它必需品的物质供应。免疫细胞们则“御外攘内”,提供安全保障,是人体的“治安与国防部队。核酸DNA是人体建筑工程的“设计师”,“施工部门”按照图纸生产蛋白质去“精成形”。肝细胞之解毒、肺脏排出二氧化碳、肾脏排出尿液,则是人体处理污物的“环保”系统。还有感受并传导内外环境变化信号的“信息系统”。中枢系统是人体的指挥部。这说明是西医学的研究证实了人体是一个社会,只有用“社会”才能解释人体的生命现象,“社会”是人体生命的本质。

为什么东西方医学都把人体看成了社会以后就具有了先进性?恩格斯说了:“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一旦普遍联系后,就出现十一个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这就是物质性、矛盾性、系统性、有序性、层次性、凝聚性、恒动性、时空性、社会性、可变性、多样性。换言之,当细胞们普遍联系后形成了人体社会,人体生命活动就会遵循这十一个规律性,从而具有了居于前沿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所以,当黄帝们用政府官员的方式去阐明人体生命问题时,不管他们是自觉或不自觉,只要他们把人体看成社会,就落入了唯物辩证法的十一个规律性的“大道”之中了。换言之,在黄帝们从人体社会的立场去讨论人体生命时,社会就把它的唯物辩证法交给了黄帝们,于是,黄帝们虽然没有唯物辩证法之名词,却有了唯物辩证法的“替身”,称为藏象。比如,它的“心”,是细胞们遵循凝聚性后所产生的中心、中央、中枢。心与肾则成为一个“阴阳”对立统一体,并形成了层次,这是矛盾性、层次性的反映。而心与肾的互动与互变,则是恒动性、可变性、时空性的反映。一切生命活动的有序性,称为肝主疏泄。

    今天已经是21世纪,党和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医学来说,明确它是什么科学的问题,是最为重要的头等大事,其它中医工作都要为此让路。这不仅关系到中医学的生存与创新发展,关系到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以及人类医学科学或人体生命科学的未来发展。为此,要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张旗鼓地展开中医科学性的讨论,从而排除种种不科学的奇谈怪论,使中医工作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走向健康快速的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