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职场故事知识/探索科学文化中医现代化 |
分类: 杏林感言 |
范维乾
黄帝们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唯物辩证法,本是与宇宙同龄的宇宙间万物的运动规律,并不是近代西方人提出后才出现的。因此,我们不能说古代没有唯物辩证法,更不能排除中国古代的科学家早就认识到了唯物辩证法。正是人们把唯物辩证法归属于西方,才说中医学是朴素的唯物论,“只能是朴素的、自发的,还不可能是较完备的理论……那就是笼统和直观的局限性,因而不能完全解释宇宙,更不能全面地、深刻地揭示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现象”。这个说法是十分错误的,不是客观事实,背离了宏观涵盖微观、微观升华宏观的“宏微规律”。
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地太肤浅了!唯物辩证法一本书,就讲了十一个自然界的规律性,即物质性、矛盾性、系统性、时空性、层次性、有序性、凝聚性、恒动性、社会性、可变性、多样性。它们全部体现在中医学的藏象理论中。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了“藏象”一词。王冰说:“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所以,藏象指人体内的生命物质所表达出来的生命现象。当其“表达”时,已经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微观物质的直接表达,而是微观物质在发生了普遍联系后,升华出来的宏观的生命现象。比如,饥饿想吃,这个“想吃”是细胞们缺乏营养物质和血糖低以及空腹感等综合信号反映到大脑后,升华出来的宏观思想。其中还有以往的饮饮食习惯留在大脑中的记忆因素,还有食物的色香味通过感观传入的信号。所以,如何对人体的宏观生命现象进行科学的归纳,使之既能包容微观,又能提纲挈领、执简御繁,还能体现人体内外的普遍联系,这个系统科学的课题在今天来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哪一个医学科学家也不敢说能够解决,可是,古代的中医学家们已经解决了,这就是藏象理论。
如此高科技的人体生命科学的命题,古代的中医学家们凭什么能够解决?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把人体生命看成了一个社会,而社会恰恰是唯物辩证法十一个规律性的“活书本”,是十一个规律性的产物。只要你立身于社会之中,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要得出正确的认识,不管你有意无意,必然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十一个规律性。当黄帝们把人体看成了社会以后,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十一个规律性,就不由自主地印在心里、握在手中了。
黄帝们所说的“阴阳”,就是对立统一规律,是矛盾性、系统性等十一个规律性的总归纳。因为这十一个规律性是相互联系的,某一两个规律性不可能孤立存在。
阴虚阳亢是一个生命态,也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巨系统。是与正常的“阴平阳秘”相对而言,因此,具有时空性、可变性。将人体分为心火(阳)与肾水(阴)两个层次,其中,心为中央,肾为基层,肾的凝聚性形成了中央心。这个凝聚与层次是有序的。如果有序性紊乱,就成为病理现象,如阴虚阳亢。中医说肾藏精,就像人们有钱后就会藏之于秘室或银行一样,就像粮食与货物藏之于仓库一样,“夫精者身之本也”,是生命之根本,当然要藏起来,这个“藏”的生命现象或生命态称为“肾”。中医的“精”也是宏观概念,包括核酸和蛋白质,以及它们形成的细胞,这是人体的基本建筑材料,必须保证一定的质量。同时,恒动的生命活动是精的消耗,就像汽车的动力消耗汽油(精)一样,谓之肾精产生了心神(生命活动),心神消耗肾精。所谓肾藏精,不是专门有一个器官去藏精,而是把人体精的总量与消耗的总量看成一对矛盾,提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术语。当消耗大于储藏时,谓之阴虚阳亢。
中医学的津,是产生生命活动的直接物质,谓之津化为气。包括了许多分子水平的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大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肽类)、脂肪酸,还有核苷酸。现在知道,这些津类物质不仅产生能量,还具有信号指令性作用(心神明),这两者都是津化生的元气。元气的这一生命动力作用,称为肺主元气,肺主津。因此,肺津与肺的元气来源于肾精,是精的消耗,肾精分解代谢(精升为津)产生津,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元气产生的生命活动谓之心主神明、心神。
肾精具有原动力作用,或者说,肾精中蕴藏着原动力,原动力即元气。当元气处于潜藏状态时,也就是肾的藏精状态。一旦释放元气,也就是肾不藏精时,有两个途径,一是精升为津,如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糖元变成了葡萄糖,津成了元气的载体;二是精动为血,血成为元气的载体。这时,蛋白质还是蛋白质,只是由静态变成了动态,未激活变成了激活,谓之精动为血。在精动为血时,蛋白质的立体构象发生了变化,即变构,如受体在接受配体时,酶蛋白在活化时,从精态变成了血态,血是元气的直接释放物质。无论精升为津或精动为血,肾精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津与血,再变为元气而化为心神明。也就是肾精被消耗了。
以升降而言,耗精属于升,藏精属于降,升降也是生命态。所谓肾藏精,并非肾在藏精,而是肺气之降在藏精,肺降则津降生精,同时制约肝气升津及精动为血。使肾不藏精的生命态谓之肝气之升,肝升则精升为津、精动为血。在正常情况下,二者是一个动态平衡生命态,如果肝升优势,肺降不及,耗精大于藏精,就成了阴虚阳亢。
凡上升性的生命现象都属于阳升,其对立面则是阴降,阳升亢进时就成了阴虚阳亢。比如,正常的白细胞属于精血,功能活动属于肺主卫气。白细胞增殖亢进,成为白血病,属于精动为血亢进,就成了阴虚阳亢。这时的白细胞已经异化,不属于正常的精血范畴,笔者称精变性变形变态(三变)则为痰,或者说精变非己则为痰,增殖的白细胞已经变成了痰邪。升属于火,降属于水,异常的增殖属于“升”的亢进,变成了火邪,于是成为痰火之邪。白细胞的卫外防御属于肺主卫气,现在增殖的白细胞成了痰火之邪,反而干扰正常的肺气卫外,称为“痰热窒肺”或“痰热阻肺”生命态。治疗方法,一是滋阴潜阳、平肝凉血,二是清肺豁痰、肃降肺气。三是脾主运化,凡生命之运动变化皆属于脾主运化,白细胞的这一异常变化,本质上是脾虚失运,所以还要健脾助运或健脾化痰。四是清热解毒,是针对增殖白细胞的毒性作用而采用的措施。此仅举一例,其它如癌细胞之殖殖及游走扩散、糖尿病之血糖居高不下等等阴虚阳亢者,皆是阴不平、阳不秘,阴阳失去平衡,举一反三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