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篮现两大蜕变:不挖坑、不服小
辽宁男篮客场挑落江苏,拿下赛季首个客场胜利。稳稳当当的开局两连胜,让人开心。31分的超级大赢差,让人欢喜。而最令人动容的,则是辽宁男篮正在逐渐显型的两大蜕变,一是“不挖坑”,二是“不服小”。
上赛季的辽宁男篮,在所有人心中镌出了一个深深的铭印“挖坑专业户&填坑大专家”——开局时的挖坑功力让人震惊,收盘期的填坑实力让人震颤,辽宁男篮凭借着这超强的对冲能力,一路冲到了亚军领奖台上。但是“挖坑”与“填坑”之间的摇摆,所体现的终究不是完美的掌控之力,何时能彻底摆脱“开局慢热”的痼疾,辽篮才算真正消除了王者拼图上的最后一块短板。本赛季前两战,辽宁男篮都没再玩什么心跳的逆转,而是从开始就牢牢的将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中,一路领先着直至拿到胜利。尽管前两个对手实力有限,似不足以证明辽宁男篮已完全告别“大坑时代”,但最起码辽宁男篮已走到了这个方向上。
提前攒出足够的赢球根基,也让辽宁男篮尝到了诸多甜头。首先,担纲主力职责的球员,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时机。对于那些确实具有绝对实力的主力选手来说,在CBA这种密集赛程中,最珍贵的东西已不再是通过尽可能多的比赛去锻炼能力,而是获得足够多的休息。辽宁男篮开局两役,都通过全程领先而给主力队员赢得了不菲的休息时间,最起码这会为眼下的三连客提供出一份更坚实的整体状态保障。
其次,优势在握也给主帅郭士强制造了一个强有力的缓冲平台,他可以放手去演练更多的技战术组合,也可以放心的去锤炼更多的年轻队员。在大胜江苏这场比赛中,手中“后卫富裕”的郭士强,前后共尝试了多达7套不同的场上后卫组合,在外人看来是过足了瘾,他自己想必也会有不轻的感悟。
除了有机会通过实战去检验印证独有的“后卫集群”风格,大批年轻队员也成了辽宁男篮“不挖坑”的直接受益者。在胜局已定之际,郭士强非常坚决的派出了全替补阵容。于是1990年出生的廉明,1996年出生的高诗岩,1989年出生的卫猛和1995年出生的丛明晨这样的组合,“张牙舞爪”的出现在了场上。然后,便能看到郭士强一直站在场边为这些年轻队员们的每一个行为大力的鼓掌、大声的叫好,包括他们出现失误的时候。这种实战的淬炼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比如说廉明,在对江苏队的比赛中便在所有环节上都有数据入账。按此速度发展下去,到不了常规赛结束,廉明或许就能成为辽宁男篮厚度板上的一块显著的增量。
本赛季辽宁男篮的阵容中,1985年出生的杨鸣已是年龄最大者,以郭艾伦为首的一批90后队员已经开始挑起大梁,一道全新的青春风暴正在这里熊熊蓄势。辽宁男篮将“不挖坑”进行的越久远越深入,辽宁男篮的“不服小”就能焕发越耀眼的光彩。而一众年轻子弟的飞速成长,又能反哺辽宁男篮“根治慢热”的专项行动。两者相裨互携,相得益彰。
前一篇:天使的舌头不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