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拜”字组成的敬辞想到了其它

(2008-10-23 09:15:21)
标签:

系列文章

杂谈

由“拜”字组成的敬辞想到了其它

 吴玉叶

    今晨读到“拜”字,看到由它组成的敬辞可谓多矣,这里不妨举几例:

    一、如果我们要到外地……临走前和亲友告别,就用“拜别”。二、如果同朋友告别时,恰巧朋友不在,留信可这样:临行匆匆,未及“拜辞”,请原谅!三、如果看别人的文章或书籍,便用“拜读”。四、如果对别人的能力十分佩服,就用“拜服”。五、如果新年向别人祝贺时,可用“拜贺”。六、如果结识他人,就用“拜识”。七、如果去看望他人,就用“拜望”。八、如果感谢别人,就用“拜谢”。诸如此类的敬辞还有,就不一一详述了。

    不过,有必要说明的是:一、这些敬辞都是由文化人发明创造的,也是由文化人经常使用的;工人老大哥和农民老二哥是不用的,一是不会用,二是不屑用——他们喜欢用更明了更直白的方式。二、文化人使用这些敬辞时也是分对象的,一般用于比自己强者,至少也得用于和自己地位或文化水平相当的人,以及自己的长辈或受其尊敬的人。三、如果一个文化人又是个领导者,那用起敬辞来,讲究就更大了。我的一个朋友王先生(某出版社总编),见识过这样的两个副省级干部兼文化人,他们写给王先生的信,满口官话,哼哼哈哈;其字呢,也是随随便便、了了草草、“不修边幅”。王先生原以为他们本来就是这样,对谁都是这样。可当他有次恰巧看到他们互写的信,竟然字字工工整整,而且满是“敬辞”和吹捧之意时,瞬间就“顿悟”了——“原来他们是这样的人!”同志们可要注意了,用敬辞,是要分对象的啊!对此,你既不需要呜呼,也不需要哀哉,因为这是比较“现实的东西”!

 

写成于2008年10月22日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