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蚌埠”的“蚌”
(2008-11-07 18:25:34)
标签:
系列文章杂谈 |
话说“蚌埠”的“蚌”
吴玉叶
“蚌”是多音字,既可读作“bàng”,又可读作“bèng”。正因为如此,当这个字与“埠”连在一起时,我多年都没有弄清到底应该读作“bàng bù”还是读作“bèng bù”。也随口问过不少人,其中有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但说明白的不多,给一个肯定回答并说出其原因的几乎没有。
于是乎,多年来我今天把蚌埠这两个字读作“bàng bù”,明天可能又读作“bèng bù”,后天呢,到底又读作这二者之中的哪个音,那就说不准了——只有看临时的“发挥”。
其实,真要弄清它很容易,查看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就知晓了!“蚌”和“埠”连在一起时作为地名,就只能读作“bèng bù”,这是没有商量的,只能这样读。
这么容易的事为什么在开始弄不明白的情况下,不当即查《现代汉语词典》呢?原因有二:一是觉得这事不重要,无论说成“bàng bù”还是“bèng bù”,反正别人都明白所指;二是懒,举手之劳的事正是基于自己觉得不重要就懒着去查了。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清代著名文学家彭端淑的《为学》。《为学》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默诵完这几句后我深感汗颜,不禁自言自语:“查《现代汉语词典》有难易乎?查之,则难者亦易矣;不查,则易者亦难矣。……我若立志,难道还不如‘蜀鄙之僧’?”
写成于2008年11月7日